http://gloomysunday.hk.st/

   

 

 

Gloomy Sunday

本片改編自尼克巴可(Nick Barkow)1988年的同名小說,作者尼克的靈感是來自匈牙利的作曲家Rezso Seress在1930年的名曲"Gloomy Sunday"當初Rezso在匈牙利的餐館裏彈奏這首曲子,但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這首曲子後來居然成爲世界知名的「自殺聖曲」,而且有五名自殺者皆選在星期天,當時匈牙利的報紙都有大幅的報導。當這首歌第一次發行時就造成轟動,發行商對於聽了這首歌就會有人自殺也覺得很詭異,而作詞者Laszlo Javor也百思不解,這首歌歌詞就像一首詩,他認爲這歌詞如果能做成一本詩集,可能就不會造成那麽多人自殺,歌詞內容如下:

 

憂黯星期天,你的夜已不遠
與黑影分享我的孤寂,
閉上雙眼,就見孤寂千百度,
我無法成眠,然孤寂穩穩而眠,告訴天使,別留我於此,
我亦隨你同行,
憂黯星期天,
孤寂星期天,我度過無數,
今日我將行向漫漫長夜,
蠟燭隨即點燃,燭煙熏濕雙眼,
毋須哭泣,吾友。

 

號外 你能相信嗎?聽了一首歌就會想自殺,在30年代的匈牙利有一首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曲子:「憂鬱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聽了這首曲子以後,很多人想自殺(事實上有150人因聽了這首曲子而自殺)當地的報紙在當時對於此事件都有大幅報導。後來小說家尼克巴可(Nick Barkow)根據此曲寫成了小說,而本片導演將小說改編成電影,本片是敍述以薄片肉卷聞名的昆德餐廳座落於布達佩斯一條幽靜的巷道內,餐廳主人拉西婁雇用安德拉許爲駐店鋼琴演奏師,這兩人同時愛上了美麗女助理伊洛娜,但三人間卻能維持一種曖昧的平衡。安德拉許藉由來自伊洛娜的靈感創造出一首令聽者皆聞之喪膽的鋼琴協奏曲「憂鬱的星期天」,這首曲子令他一夕成名。但三人間微妙的平衡,自從漢斯魏克的出現後,便遭到了破壞……其中女主角與餐廳主人、安德拉許三人躺在草地上此景曾備用于張娜拉、金元來與金在來三人主演的「紅豆女之戀」中。
   《狂琴難了》一齣既是毒藥又是解藥的視聽饗宴。
   如果有一首歌,堪稱舉世淒美壯闊,但聽了會讓人想自殺,你聽還是不聽?   《狂琴難了》就是敍述這樣一首歌與一女三男之間,橫跨兩代的音樂愛情故事。本片改編自德國暢銷小說,將時空設定在德軍進駐布達佩斯的戰亂時代,有著多瑙河的浪漫風景、複雜的男女四角關係、音樂家的傳奇一生加上亂世的場面調度,已經讓本片有非常豐富的電影元素。但嚴格說來,主角並不是風情萬種的餐廳老闆娘,不是癡情務實的餐廳老闆,不是狂傲不羈的鋼琴家,更不是陰險狡詐的德國軍官,而是片中一首叫做<愛與死之歌>的淒美歌曲。這首歌原本是鋼琴師獻給已爲人妻的餐廳老闆娘,但令人無法想象的是在暢銷之後,卻引發歌迷相繼自殺的社會事件,同時,世界大戰也即將開打……。而這首歌猶如向導般帶領觀衆俯瞰亂世中無奈但真摯的永恒愛情,更不時化身爲主角隨著故事情節由單音旋律逐漸變成交響樂曲,徹底的向觀衆表達何謂以音樂捍衛心靈,對抗無情時代洪流的故事。讓觀衆除了看完一出精采好戲之外,也聽完了一首美麗歌曲,更讓喜愛古典音樂的觀衆經歷一次震撼心靈的饗宴。

電影因爲有影像直接刺激視覺的關係,常常會讓頂級的音樂淪爲背景或是點綴;又或是音樂強過影像的風采,使得劇情變得俗不可耐。綜觀影史上優秀的作品,通常會是以導演敍事爲主,配樂爲輔,交織出令人終生難忘的影史巨作。例如:奇士勞斯基與畢紐普瑞斯納的「藍白紅三部曲」、庫斯杜立卡與布列葛維克的《流浪者之歌》、費裏尼與尼諾羅塔的《生活的甜蜜》等等,但有哪一位大師以一首歌曲爲主幹,創作出一部雅俗共賞的影片?答案可說是沒有。但《狂琴難了》做了一次成功的嘗試。導演爲德國資深電影導演,擅長將電影語言與其最愛的古典藝術結合,再運用成熟的電影手法使本片充滿魔幻寫實的風格,加上選角得當,演員稱職演出與配樂優異的表現,使得本片不只是德國影史上獨樹一格的優秀創作,更是影史上難得一見,劇本與音樂相輔相成的優秀範本。

這是一部在滾滾紅塵中,橫跨兩代,關於一女三男的音樂愛情故事。

本片改編自Nick Barkow的小說,藉由一首實際存在的古典樂曲「愛與死之歌」爲骨幹,虛構出一部在大時代洪流中被犧牲的愛情曠世史詩。改編自文學的電影,往往因爲影像的重現,會讓觀衆覺得遠不及文字般的令人遐想,但導演本身擅長運用古典藝術音樂與電影語言,將俗濫如通俗劇般的複雜四角戀愛關係,拍出了在大時代中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奈愛情之外,還帶有相當程度的魔幻寫實風格,使得整部電影充滿了各種元素,但又各司其職地增添電影的可看度。

《綜藝報》讚譽本片「是少數能將音樂完整融入電影情節,而非僅當作陪襯的一部電影」。本片主題曲從影片一開始的單音旋律,到隨著劇情愈發悲壯則轉變爲交響樂般的宏偉,使得電影音樂不單只是背景音樂,更使其反客爲主的轉變成整部電影的精髓,這個強烈的影片特色除了爲這部電影加分之外,更可說是電影藝術的創舉。

 

 

Gloomy Sunday(憂鬱星期天)

導演:洛夫.史巴Rolf Schu"bel 1999

參展紀錄:2000柏林影展
簡介

大時代中三男一女與一段樂曲的淒美故事;年輕的布達佩斯餐館女老闆愛上深具納粹理想性格的鋼琴家,她的丈夫卻只求過著平靜無事的日子;一名德國人闖入他們的生活,在德軍入侵布達佩斯時,用愛破壞三人的曖昧平衡……。導演在編織劇情的同時,讓一曲簡單的旋律隨著角色關係發展,逐漸譜成完整的管弦樂曲,情感奔放、深具浪漫主義精神的音樂貫穿影像,絲毫不流於濫情,精致的畫面律動與音樂旋律配合得天衣無縫。

故事大綱

以薄片肉卷聞名的昆德餐廳座落於布達佩斯一條幽靜的巷道內,餐廳主人拉西婁雇用安德拉許爲駐店鋼琴演奏師,這兩人同時愛上了美麗女助理伊洛娜,但三人間卻能維持一種曖昧的平衡。安德拉許藉由來自伊洛娜的靈感創造出一首令聽者皆聞之喪膽的鋼琴協奏曲「憂鬱的星期天」,這首曲子令他一夕成名。但三人間微妙的平衡,自從漢斯魏克的出現後,便遭到了破壞……
導演介紹 洛夫史巴(Rolf Schubel),1942年出生於德國Stuttgart,在漢堡專修文學及社會學,起先在電視臺磨練而後轉向大銀幕發展。這部影片得到德國及匈牙利文化部的支援,遠征至布達佩斯及巴黎拍攝。

拍攝背景

本片是先有曲子"Gloomy Sunday",而後才有電影的産生。由於此曲當時在布達佩斯造成轟動,小說作者尼克巴可(Nick Barkow)就根據此一事件撰寫出一本淒美浪漫的小說,後來本片導演再根據小說拍成這部具有懷舊色彩的唯美電影。本片集合了德國、匈牙利、法國三地的資金,也囊括了這三國的頂尖演員,如飾演伊洛娜的匈牙利影壇美女艾莉卡瑪洛茲珊(Erika Marozan),她出色的演技及外相當具說服力,另外飾演鋼琴師安德拉許的史蒂芬洛迪奧尼斯(Stefano Dionisi),外型像極丹尼爾戴路易斯,他深沈憂鬱的神情,與劇中角色十分吻合。由於製作的考究與用心,本片在德國與匈牙利上映時,相當受到重視,票房也有極佳成績,進而美加地區的發片商也陸續買進、發行此片。

 

一部談愛與死的電影

Lois Lin June 14, 2004

「狂琴難了」真是一部豐富的電影,導演非常細膩的詮釋並且照顧到各種細節。

從這部電影,可以看到歐洲特色的縮影,還有對女性而言,非常特殊的愛情經驗;導演也在各種細節中加入了反應人物個性之各種對比,結局有些出人意外,令人激賞。對於細心的人而言,這真是一部會豐富到讓人因為回味再三而睡不著的電影。

1.      認識歐洲
(1)
風景:美麗的布達佩斯。某個程度也代表了歐洲城市之特色(河流、橋樑、大教堂、市區中的坡道)。
(2)
餐廳:從本電影的主角之一,餐廳,可以了解歐洲保留傳統的厲害。一樣東西只要有名了,歐洲人可以維持它數百年風貌不變。
(3)
音樂:歐洲人生活離不開音樂,所以好餐廳要有現場演奏。
(4)
咖啡館:作曲家會在路邊咖啡座寫樂譜。(歐洲有名的咖啡館不都是因為曾有過名人駐足)
(5)
二次大戰猶太人的心酸:不同於美麗人生或是戰地琴人,本片演的是另ㄧ種猶太人的遭遇。

2.      人物:選角成功(除了演技以外,光是外表,就可以讓觀眾從第一眼的印象讀出人物性格)。
(1)
猶太裔餐廳老闆:從他與每一桌餐廳客人、還有在市場上進貨的對話就可以看出他是多麼會做生意的生意人。
(2)
優雅中有野性美之依洛娜:歐洲人認為最美的女人不是金髮尤物,而是像依洛娜這樣有著烏黑捲曲的秀髮,笑容甜美,眼神迷人。
(3)
藝術性格之鋼琴家:他很ㄍㄧㄥ,從一開始女主角都跟他回家了,他還猶豫不決,差點讓她走了。到後來,他雖然不是猶太人(意思是他其實沒有被迫害),但是他反而比老板拉西樓更不能忍受德國軍官的種種。
(4)
非常德國之漢斯:一開始只是單純的有為德國青年,後來很利益的知道要效忠希特勒,並在其中大賺自己的錢,並且很利益的知道要救對自己未來有益處之猶太人。在他人眼中,同樣是成功的生意人,他和猶太老闆又是明顯之對比。

3.      愛情
(1)
肉體的餐廳老闆拉西樓:他疼愛依洛娜,給她富足的生活,讓她可以自由的選擇。在戰時將一切財產過戶給她。電影中浴室調情與床戲的那幾幕表示他以他真摯的愛情滿足了依洛娜比較物質和肉體的部份。(注意:我有強調愛情部分還是真摯的)
(2)
心靈的鋼琴師安德拉許:貧窮的鋼琴師是以其才華和憂鬱的特質吸引了依洛娜。早已決定不再學音樂的她,因為聽到他的琴音而後悔。聽到他為她所做的曲子因而不願再壓抑自己的感情。(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共度一夜後的早晨,鋼琴師去隔壁借糖想要煮咖啡給伊洛娜喝
(3)
分享的兩男一女:不可思議的部份。最高明的地方是最後由於戰爭的介入來拆解了這個難解的三角習題。否則這段愛情就不會這麼美麗了。
(4)
強迫的德國軍官漢斯:我原本以為電影只是藉由一個尚存活於世上的第三者來回憶這段往事,原來漢斯飾演的是一個更具有破壞性的地位。
(5)
延續的:大家應該都會去猜那餐廳現在的老闆是誰的小孩吧?

4.      女人(依洛娜)
(1)
愛:她令人著迷除了外表,還因為她是個體貼的女人。她也是個可以為愛犧牲的女人,比方說為了化解琴師與德軍對峙,不願公開唱歌的她放下了身段開口悠悠而唱。
(2)
有選擇性的:從她幾次拒絕漢斯,可以知道她絕對不是一個什麼人都好的女人。
(3)
有自我的:有主見,不是那種對愛人言聽計從的人。
(4)
勇敢的:面對拉西樓的被抓,勇敢的去找救援;失去她所愛的兩個人,勇敢的活下去。

5.      Glommy Sunday
且不論這首曲子在真實世界中的造成自殺之原因,電影中對死亡的處理,在於這曲子所傳遞的一種,希望人於憂傷與失意的景況中,尋求自尊的一種訊息。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想到,為什麼有些人對於曲子有感應,有些人則沒有?片中第一個因為這曲子而死的是畫家,他是否在世時一直不得志?
鋼琴師聽到依洛娜的歌聲,從那伴奏眼神可以讀出他開始是很震驚,依洛娜為了救這個餐廳,願意公開唱歌。後來他完全被歌聲吸引,因為這歌聲悠悠釋放出了訊息,讓他覺得時候到了,他懂了,也可以走了(離開人世)。

6.      細心的題外話
(1) 電影中的鳶尾花:我查了一下,其花語表示「愛的使者」
(2) 戰時貧與富:到戰時,市場上蕭條不已,餐廳裡還是保持個華麗的氣氛
(3) 珍珠項鍊:兩次有拍特寫。開場時漢斯心臟病發,扯斷其夫人身上的那一條,和後來演到漢斯收受了一貴婦之珍珠項鍊,退回了美金部份那條。(我不確定但大膽猜測是同一條。)
(4) 各種酒與酒杯:因為最近對歐洲喝酒的習慣很有興趣,所以注意到他們喝不同的酒,在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酒杯。

7.      不懂的部分
(1) 打字秘書的發狂
(2) 德國正字法

8.      完美的結合
我覺得媒体報導好像都把重點放在這首聽了讓人想自殺的曲子,我個人不喜歡這樣的偏頗。我上述之整理就是為了證明,這部電影真的很豐富,而且各種元素都被恰如其分的組合在一起,非常值得欣賞的電影。每個人都可從中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切入角度。
記得一開始要請我先生和我ㄧ起去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把影展資料提供的電影介紹拿給他看,他看完問我,這部電影在演有美味肉捲的餐廳?會好看嗎?但我覺得這部分剛好是非常完美的譬喻。餐廳老闆告訴漢斯,肉捲是由肉片、火腿、起司三種主要食材做成,三種味道巧妙融合在一起(我認為這是象徵主角兩男一女的組合),而漢斯從對這道佳餚的著迷,到最後運用權勢強迫要進入廚房觀賞製作過程,跟他以陰險的算計強行介入他人幸福的愛情,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