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   这样的女性

--走近苏兰老师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吉中心小学   安福玲

 

       看着苏兰老师的照片,翻来覆去看她的简介,我浮想联篇,尤其是知道她来自宝岛台湾,更感她的望尘莫及。

      20081025日下午,在古老的南京,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东南大学,终于见到了苏兰老师。人如其名!年轻、阳光,魅力四射,是她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当她说自己在台湾已经退休时,更是全场哗然。我想苏兰老师一定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一定有着无比绚丽多彩的教育人生,她才会如此年轻!

      苏兰老师上的是四年级的习作课。《微笑的鱼》她要通过动画、影像、图片等资料,让孩子们不仅看到更要看懂,不仅听到,更要听懂。训练观察、阅读、表达能力。一上课她就把学习放到课堂主角的位置,和学生亲切握手,赠送卡片,亲切地叫着学生的名字,赞扬着、微笑着……这时,每个学生内心的幸福感溢于言表。教学过程中,苏兰老师让学生看了两遍《微笑的鱼》动画。第一遍学生自己看,而到了第二遍,苏兰老师用童音边解说,边指导学生看,从学生自己单一的“看到”到老师引导下的“看懂”,由学生自己"听到"到老师引导下的"听懂",配合课本、习作,让孩子观察、倾听、思考、表达。继而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孩子们学得很轻松、很愉快!

      苏兰老师给人最深的印象,她最大的魅力在于--她有一颗"童心"。儿童化的语言、表情,和孩子是那样亲近。我情不自禁地想:能做苏兰老师的学生,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学生需要这样的老师,时代呼唤这样的女性!

 

为苏兰老师喝彩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中心小学   闫敏娜

 

      第七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召开两天来,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充分感受到王崧舟、孙又金老师的大师风采,感受到徐小童、郎宁老师的活泼风格……经典不断诞生!

      尤其是今天中午苏兰老师的"另类",更让人觉得如清泉一泓,耳目一新,神清气爽。她那亲切的微笑,甜美的声音,具有鼓动性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活力四射的苏老师诠释了影响与学习,把学生紧紧抓住,让他们喜爱课堂,因此面对下课同学们依依不舍。把影像融入教学,用影像来教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苏老师用她智慧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份经典。

      听了苏老师的观摩课,让我们不仅了解到影像与教学的关系,也知道了如何去欣赏影片。

      "教育,让一个民族的未来更宽广。"

      我们为苏兰老师喝彩!

 

延续经典,感叹精彩

--有感于第七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   田晓

 

      丰收之旅,快乐之行,带着敬仰,用心聆听,又一次次见识了大师风采,倍感经典无限,精彩不断。

      品周益民老师的课,使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比别人更为广博的知识积淀,要不断学习,不断为自己补充知识上的营养;赏孙双金老师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抓字眼、喜朗读、理思路、悟文意、展想象、共交流,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朗读、阅读、习作,水到渠成,衔接自然,相辅相成,使人大开眼界;听薛瑞萍老师的报告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勺勺话语拨人心弦,深感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小学阶段弱化孩子们竞争意识,给他们一个安全、温暖的童年;看苏兰老师激情四射,语言不断变化,有趣自如,用影像辅助课堂教学,讲出了与众不同的课,精彩刺激,与时俱进;吴永军老师理论与课例,文本相结合,深入浅出,将阅读教学精读阶段任务谈得淋漓尽致,感受颇深。

      一节节精彩的课堂,一次次发人深思的报告,犹如盏盏明灯,为我们今后教学指出了一条清晰明了的宽道。

 

  

爱心天使—苏兰

山东省临沂一小   刘慧

 

      远远望去,苏兰老师似乎只有二十多岁,静静听,苏兰老师的声音却只有十六岁,一件鲜红的吊带衫带给别人的是活力,充满童趣的语言送给孩子的是激情。如果给苏老师下个定义,我最先想到的是爱心天使。

      苏老师的课堂充满了爱,她将一颗颗美丽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田,带给我们的是一道道绿光。

      一、把最美的激励送给孩子

      让孩子观察图片时,很多孩子把自己看到的说了出来,苏老师都适当的给与了激励,可是当一个孩子说:"我仿佛听到……"苏老师很激动地说:"你好伟大哟,能从静的画面听到声音,把静态的画面看活啦!"一句句赞美的语言激发了孩子想说的欲望,接下来孩子们妙语连珠,异想连连。

      二、关注每一个孩子

      这是我最感动的地方,大陆的老师虽然都在尽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但真正的做到,还远远不够,而苏老师把最后四个没发言的孩子请上讲台,给每个孩子说出自己所想的,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终于克服了重重障碍,大胆说出自己所想,这样的经历给与孩子最后的影响可想而知,苏老师真了不起,把爱与希望送给了她们。

      三、孩子的回映

      课不知不觉地结束,可有的孩子的回映却没写完,苏老师说:"不要着急哟,慢慢写完再收拾东西。"一个大姐姐的声音,像亲人的安慰。写完之后,有的孩子带走了,苏老师却追着他们收上来,让每个孩子得到了尊重。

      《微笑的鱼》带给别人的是自由的快乐,苏兰老师像幽香的兰花草,带给别人的是温馨,更像一道道绿光,让人感到幸福快乐,绿光在每个人的心中。

 

传统文化的血脉静静流淌

山东省日照市新营小学  王亮雪

 

      聆听几位大师的教学与报告,深深感触祖国母语的无穷魅力。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一、千年钟声扣人心弦

      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仰慕已久,昨日听过《枫桥夜泊》更觉得遥不可及。但是那"千年钟声"的文化的却深深地震撼了我。真正体会到了一节课许是需倾尽一生的积蕴来准备,其间折射出王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顿觉王老师的深厚与坚实。作为语文老师,传承传统文化,培育华夏儿女的中国心,应尽到的责任和良知,远不是平日里理解的那么肤浅。

      二、"家常课"会回归语文本真

      孙双金老师的《老人与海鸥》,文路、文题、文眼、文采的教学,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学生学习得法,终生受益,与沐浴王崧舟老师的课一样,给在场的老师与学生奉上了一道余味无穷的文化大餐,正如薛瑞萍老师所说的:使语文课变成为了满足学生成长的地方。

      三、现代与经典珠连璧合

      苏兰老师《微笑的鱼》,使现代媒体服务于传统经典,为炎黄子孙学习母语铺就一条充满童趣、充满快乐的幸福之路。让每个孩子享受到均等的教育,适时引导孩子继承传统礼仪,不愧为礼仪之邦教师。

      聆听大师的精彩讲述,拜读大师的厚重人生,感受汇成一句话: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感悟经典的魅力

沭阳师范附属小学

 

两天七位老师的经典课堂,精彩纷呈,启示深深。

徐小童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精彩与细节处理的入木三分。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枫桥夜泊》:引领实践大语文教学观。

郎宁老师执教的《九色鹿》: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周益民老师执教的《谜之谜》:猎奇中见情趣,情趣中增智、能。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朴实中显阅读教学真谛--教会学生解读文章。

苏兰老师执教的《微笑的鱼》:为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为每一位孩子有灵性、有个性的发展而教。

观摩经典,感悟经典,感谢经典!汲取经典的力量,传播经典、期待新的经典!

 

  

从苏兰老师课堂上   感受到美

山东日照市新营小学    孙丽霞

 

      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苏蓝老师的课堂,60分钟的课在轻轻松松的师生交流中结束,竟然有种曲罢终尽意未犹的感觉。原因是:苏老师的课堂美的东西太多了,单说苏老师的语言,声调优美,即如涓涓细流,娓娓动听绵延柔长(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回答。)情之所至,又似如滔滔江河,汹涌澎湃,醇厚浓烈,激情洋溢。再说苏老师的课堂充分彰显了人性美,教育学生尊重自我,尊重他人,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对别人的发言给予有力的掌声,欣赏电影不仅要关注主角,还要尊重编导、配音等,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如对学生的聆听能力、阅读、观察能力、思考、说、写表达能力。训练有序有层次。这一切,无不渗透着苏兰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有苏兰老师的课堂中处处充满朝气,充满阳光,这也许正是苏兰老师是"不老的老师"的原因。

 

 

“现代与经典”之后的感想

 

      一、语文的诱惑

      窦桂梅老师曾经在我们学校的报告中讲过,她曾经是教数学的,一次她曾经带过的一年级有六十几为学生 ,为了出成绩,他就每天1加1等于几,2加2等于几,这样慢慢的“折腾”孩子出了成绩,62人中60个一百分。因为语文特有的语言魅力和她的生动性,最终他毅然的选择了语文。

      这两天的课堂里,王菘舟的诗意语言,孙双金的抑扬顿挫,薛法根的幽默搞笑,无不把中华经久不衰的经典词语魅力动人的汉字眼练成了一种艺术和享受。就像吴永军教授说的语文 就应该着重在引导品味、鉴赏语言文字本身的美。

      想起小时候常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时侯只是摇头晃脑的背诵,只知道要把它解剖成零散的知识,而今站在语文第一线才知道我们先人留下的汉字是多么神奇的宝贝。

      二、“台”式的教育

      苏兰老师今天在课堂上,从与学生见面的时刻起,无不体现着对孩子的尊重,中国乃礼仪之邦,他的影响之大不可估量。现今,韩国的儒道教育,日本的茶道、传统装束、礼仪等都有着中国的影子,然而我们平时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似乎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苏兰老师亲切的呼唤着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而且还不断指导学生甚至帮忙的“大哥哥”如何有礼貌,如:双手接东西,眼睛盯着别人,鞠躬表示感谢等。这不由让我想起父亲小时候的话:“倒茶只能大半杯”“要多喊人”。

      三、教育的遗憾

      听了吕智红老师简短的对新西兰的学校介绍,我就不由得遗憾起来,因为为人母之后,我更加希望中国的教育应该从:礼仪、实践、快乐、欣赏上下手,让孩子学会美、懂得美才是教育的关键,如果等待孩子成长之后是不是就错过了黄金期了呢?同事的孩子今年中班,其实还不到中班的年龄,因为一个学校就提前了半年读书,今年幼儿园已经开始要求动笔写字了,因为同事考虑孩子太小、手骨发育不到家,就没有要求写字,那不是教师的子女就必须在老师的要求开始练习写字。而新西兰的孩子到了3、4年级的孩子一星期只有10-15分钟的家庭作业,,你能不说中国孩子的负担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