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E4/人間副刊 2009/01/11
《中國》政治角度談黑人總統
【徐淑卿】
歐巴馬當選那天,我感覺週圍的人都很快樂。有人囑我開紅酒慶祝 ,有人認為從此突破了種族歧視的藩籬。而我因為悲觀所以遲鈍,我 想經歷過2000年與2008年台灣總統大選的人都會理解我的心情──你
以為這個世界即將改變,其實只是變得更壞,或者至少沒有立即變得
更好。所以,我不知道為什麼遙遠的美國選了一位有黑人血統的人當總統,值得我們這麼興奮。至少我不相信種族歧視從此就會消失匿跡 。
後來我上網查看,發現高興的不僅是我週圍的人。這裡的博客(部 落格)曾出現一篇「美國大選,關澳大利亞人什麼事兒?」的文章,
大意是說最近調查顯示,百分之七十六的澳大利亞人希望歐巴馬贏;而在荷蘭,據說則有高達百分之九十的人希望歐巴馬贏。請注意,這
裡不是說猜測歐巴馬會贏,而是希望歐巴馬贏。
種族主義問題
中國著名的豆瓣網也有人成立了一個名為「奧巴馬小組」(中國將
歐巴馬譯為奧巴馬)的討論社群。我看了其中一個「中國人為什麼也 該支持奧巴馬?」的討論。看來長文的執筆者是身在中國的美國人,他的主要論點在於,世界經濟力量將逐漸轉向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洲,
而當新興勢力崛起時,被挑戰的當權大國就會感到不安,而國家之間
便容易產生衝突,而奧巴馬以其深膚色移民之子的背景,將更容易開 誠布公與其他國家溝通。
這篇文章最讓我感興趣的,其實是指出中國除了有民族主義的問題 外,還有潛在的種族主義問題。北京警方在三里屯逮捕黑人毒販的過
程中,曾經不分青紅皂白看到黑人就打。就算是在籌備表示友好的「中非合作論壇」,居然有張海報的內容是穿著豹皮內衣的非洲人,還
有一張大洋洲部落居民的照片,被誤植為非洲人。作者認為種族主義
和無知的聯繫非常深刻,只有正視自己的無知,才可能做出改變。其實中國多數人都不認識任何黑人,媒體也沒有提供足夠客觀的描述,
如果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是個黑人,將提供一個讓中國人正視自己無 知與誤解的機會。
同意中有保留
相對於這位美國作者的熱情,中國網友的態度似乎在同意中有保留 。有人支持他的論點,認為「奧巴馬可以幫助美國進入世代交替,重
回道德制高點,也可以幫助中國人全面認識美國,同時反思自己心中的歧視、偏見。奧巴馬是世界級的領袖,希拉里(希拉蕊)則屬於昨
天。」也有人乾脆說,他支持奧巴馬,因為他畢業於名校極其聰明、 因為他的演講極其吸引人,因為他願意對目前的政治格局進行創新,不過「你知道,他並沒有多少政治經驗。」
而在一個「奧巴馬當選對中國的不利因素」討論中,有人認為在當 選之前截然不同的人和政黨,在當選後可能會做相同的事情。也有人
認為,誰當美國總統對中國都不利,都會拿中國的人權問題開涮。有位網友的態度非常坦白,他認為現在是美國人選總統,我們說了也不
算,也就只能是看看熱鬧。對他來說,看美國總統大選就像看NBA似
的,支持哪一隊是出於自己的喜好,畢竟誰當美國總統,都不負有讓中國強大的責任,他們肯定還是以美國的利益為優先。不過即使如此
,這位網友還是支持奧巴馬,原因是如果他真的當選了,他就可以跟 朋友誇嘴:「其實我老早就注意他了,從一開始我就認定他會成為下一個美國總統。」
精神崇拜與文化標識
說穿了,歐巴馬當選總統,越到後來越是一點懸念都沒有。這個世 界已經如此之糟,大家都希望改變,以便幫助自己以及社會走出這種
天翻地覆的泥淖,而歐巴馬似乎是那個可以解決舊世界困局的希望。在一篇分析歐巴馬何以成為時尚偶像的文章中便認為,美國發生金融
危機以來,年輕人對未來充滿茫然,現在的美國人需要一種精神崇拜
與文化標識去給予他們信心,讓他們相信可以渡過難關,歐巴馬「我
們需要變革」的口號最大限度的迎合了這種需求。
歐巴馬當選總統之所以對美國以外的人有意義,並不在於合縱連橫 等戰略考慮上,這或許是政治人物該關心的課題。而是,一個少數族
裔的人最後突破了美國「隔離而平等」的種族界線,這種人人生而平等,所有夢想都可能成真的例證,不只激勵了美國人,也激勵了身處 世界各地的我們。
返根溯源的「復古」
美國總統大選揭曉後,梁文道在「南方都市報」發表了一篇「奧巴 馬把夢想帶回了美國」的文章。他有一個觀點非常精采,大意是,從
奧巴馬的講稿中,我們會發現他所說的「變革」,就跟美國史上每一位偉大領袖所提出的改革一樣,其實都是返根溯源的「復古」。就像
馬丁•路德•金恩在說我有一個夢想時,他說的不是以前沒有人聽過
的白日夢,而是「一個建國者未能完成的理想藍圖」。換句話說,他的改革根本就是一種美國夢的再詮釋,唯有訴諸每一個美國人從小聽 到大,並且引以為傲的那套理念,一場改革運動才能真正發揮出龐大
的力量。
現在,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歐巴馬當選那一天,我週圍的人會這麼快 樂。因為夢想可以成真的信念再度釋放出光芒,而且無遠弗屆,因為
這的確跨越了種族歧視的黑暗峽谷,為人人生而平等樹立里程碑。雖然這些光芒也許只有一瞬,但是我們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