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蘇蘭姐:
您好!我是今天在李揚導演思沙龍現場的「愛看電影年輕人」,
今天真的很高興也很幸運能夠認識您,

短短的發問就可以看出您有著深不見底的內涵,
希望能夠有更多機會和榮幸向您請教交流,希望您不會嫌我太厚臉皮囉!

我叫做簡瑋廷,去年自台北醫學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
大學時代一直在從事台灣偏遠地區的寒暑假教育文藝和醫療服務隊的工作,
去年也曾經參與台灣大專生海外服務團到非洲馬拉威學習兩個多月,
今年開始在台大醫院服務,擔任綜合診療部的呼吸治療師,
一直以來對於電影、書籍、舞台、戲劇、展覽等等有著執迷不悟的熱愛,
尤其是電影,即使每天上班朝八晚五,上個月的台北電影節也吞吐了超過二十部的影片。
所以今天聽到您的言談與介紹推薦,總感到特別的親切且充滿共鳴。

今天短暫的跟您提過,我最近開始協助朋友拍攝一部紀錄的短片,
也正在申請國家文藝委員會的獎助金,內容關於一個來到台灣學習功夫的美國黑人,附上YOUTUBE的試拍短片連結:http://tw.youtube.com/watch?v=u9Pce-FTnQQ
攝影技巧還很拙劣,剪輯收音也都還有待加強,但我認為題材是很棒的!
若您有空可以看看,若能更進一步以您豐富的閱歷給我們一些意見就更感激不盡了!

今天也跟您提到過,我自己也嘗試著在撰寫一些關於電影的文字,
還很不成熟,附上兩篇很不要臉的獻醜給您看看,希望您可以幫我評點一下:
──────────────────────────────────────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無言之言,句句箴言】
  衝著賈樟柯的招牌和威尼斯影展最佳紀錄片的加持,《無用》早早就在我的台北電影節非看不可名單中穩穩佔了個席位,繼拍攝畫家劉小東的紀錄片《東》之後,賈樟柯選擇了服裝設計師馬可作為藝術家三部曲的第二個目標,大部分的紀錄片可能圍繞議題、圍繞事件、圍繞人物,可能堆砌訪談、堆砌資料、堆砌立場,但《無用》則否,它圍繞的是意念和情感,堆砌的是簡單樸素的美感與質地。
  影片開始於廣東成衣廠綿延的生產線,夾著鯊魚夾的阿姨、長得像兄弟的阿伯,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埋首於冰冷的複製過程中,出產一件件的NIKEGIORDANO甚至LV,工廠食堂排隊吃飯的女工、向工廠醫生訴說勞累的男工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影像,配著沒有訪問、沒有旁白,簡單緩慢的平移鏡頭建構出一個高勞力、高密度、高產量的巨大成衣工業王國。畫面切換到一群坐在精品店裡的時尚男女,光鮮亮麗人手一只LV,正在熱絡討論著自己的品味和物慾,「…LV最近那些中國流水線生產出的質量都不太好」一句看似閒聊的話語,卻似一枝巨大的箭,不偏不倚諷刺的射中中國這世界最大成衣王國的心臟。
  鏡頭帶入了主角馬可的工作室,長相乾淨清秀充滿東方味的馬可,用輕柔的聲音娓娓道出她對服裝設計的理念與抱負,十年前的馬可嘆於中國這個世界成衣工業霸主竟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而創立了風格隨性淡雅卻充滿質感的〈例外(Exception)〉,她堅持手工,她認為衣服製造者和穿衣服的消費者不該素不相識,夾著鯊魚夾操作縫紉機的阿姨和精品店裡的時尚男女該有情感的連結與傳遞,「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中國穿衣藝術的真諦。而十年後,馬可在全中國已有超過六十個服裝點,她推出了更前衛更大膽的第二個品牌〈無用(Useless)〉,發展出將製作出的服裝埋入土中讓時間與自然來完成設計的方式,一系列的作品在2007年的巴黎秋冬時裝週亮相,雖然獲得大量的好評,但畢竟不同於世界流行潮流的精緻繽紛,〈無用〉終究沒有穿到時尚男女身上,卻被購入藝術中心、畫廊成為不朽的藝術收藏。
  風格一轉,攝影機回到了賈樟柯的故鄉山西汾陽,傳統裁縫店裡寒暄的裁縫與客人,一件件量身訂作的手中線、身上衣;老公幫太太選的粉紅色西服,一句羞滴滴的「她穿什麼都好看」是最甜膩的情感傳遞;礦工們每日穿入地底的衣服,吸飽了汗水與煤灰,是時間、自然和穿衣者合作的服裝設計。這些與馬可的設計與概念看似巧合的微妙呼應,代表的或許就是屬於全中國人甚至全世界人類最原始最深層的服裝文化底蘊。賈樟柯不用文字話語來發言,卻用影像說出了關於服飾的句句箴言,每個畫面都是發人深省的至理名言。
──────────────────────────────────────
【《銘謝吸煙》的說理藝術與《恐懼之邦(書)》的辯證思考】
  自從在《鴻孕當頭(Juno)》知道了 Jason Reitman 這個導演,就處心積慮的想要把他自編自導的《銘謝吸煙(Thank You for Smoking)》弄到手,但沒想到這部片竟然這麼難找,雖然是得利發行但得利網站上卻遍尋不著、百視達也找不到、博客來也找不到、光點誠品也找不到,最後還是誠品熱心的店員留下了聯絡方式答應幫忙找看看,一個星期後熱心店員打來,全台灣竟然都調不到貨,但他幫我在奇摩拍賣搜尋到有一個賣家在賣,而且只剩下一片,感謝神明保佑,這僅存的一片入了我手,而在看完了這得來不易的《銘謝吸煙》之後,再次感謝神明保佑,這千辛萬苦都得到了爽快且值得的回報。在《銘謝吸煙》DVD 外殼背面的介紹裡這樣寫到:「尼克是一家惡名昭彰菸草公司的代言人,他總是厚顏無恥的替抽煙的好處辯駁而走紅,為了倡導吸煙,就算遇到癌症男孩也絕不改色的堅持他的理念,甚至槓上了健康主義者的參議員,仍是堅認人民有抽煙的權利,諷刺的是當他要面對自己十二歲的兒子時,他的信念開始動搖,竟在媒體面前搖身變成反菸人士。」,乍看之下這部片似乎是某個萬惡菸草公司的臭名黑心大壞蛋主角因為親情的羈絆大澈大悟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似乎是董氏基金會應該要分送十萬份到全國各中小學宣導反菸理念的傳教片,還好還好《銘謝吸煙》並沒有這麼簡單。
  《銘謝吸煙》是一部精雕細琢但卻摸不出斧鑿痕跡的高智商電影,場場精彩的針鋒相對激辯論述都像在看沒刀沒槍沒血沒拳頭卻橫掃千軍的爽快動作戲碼,對白的犀利程度相較於《鴻孕當頭》有過之而無不及,又是一部讓我捶胸頓足責怪自己英文幹嘛不再好一點的電影。Aaron Eckhart 飾演這個雖然厚顏無恥但不可否認也風流倜儻八面玲瓏機智詼諧充滿魅力的菸草公司發言人 Nick Naylor,就像他的自述:「Michael Jordan plays ball. Charles Manson kills people. I talk. Everyone has a talent.」,他是說客界的翹楚、合縱連橫的蘇秦張儀、舌戰群儒的諸葛亮,儘管身為 MODMerchants of Death)小組菸、酒、槍三大死亡產業裡頭害死最多人的一個,你卻不曾看到他在任何公開場合裡語塞,即使旁邊就坐著光頭癌症病童,即使全場所有觀眾的立場都與他相左而噓聲不斷,他就是有辦法臉不紅氣不喘的扭轉劣勢甚至反將一軍,在片中即使他面對的是 Cameron Bright 飾演的兒子 Joey Naylor 對他提出的質疑,他仍然穩穩站在他的立場,他告訴兒子:「That's the beauty of argument, if you argue correctly, you're never wrong.」「I proved that you're wrong, and if you're wrong I'm right.」,可能有人會說他根本就在教兒子強詞奪理,但是這個紊亂社會的現實就是沒有真正所謂的真理,所以誰能夠說理誰就有理,Nick Naylor 就是這樣一個說理王,即使 William H. Macy 飾演的健康主義參議員站在立場較有利的一邊,但是不會說理甚至有理被攻訐到無理,即使你的立場有利卻仍然無理。整部《銘謝吸煙》其實沒有帶著太多倡菸或是反菸的立場,它呈現給觀眾的是那個辯理的過程,也讓你輕鬆看 Nick Naylor的煎熬、手段和親子關係,不偏不倚、不淡不膩、骯髒卻又清高。
  《銘謝吸煙》裡頭的概念總讓我想起 Michael Crichton 的《恐懼之邦(States of 
Fear
)(書)》,這本相對於Michael Crichton 其他諸如《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書)》、《剛果驚魂(Congo)(書)》等名聲較響的小說,《恐懼之邦》似乎小眾無名了些,但這本卻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在美國前副總統 
Al Gore
《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所吹起的反全球暖化風氣正熱的時候,Michael Crichton卻用大量的真實文獻研究數據寫出了一部六百多頁的小說,告訴我們其實有大量的研究顯示全球溫度並沒有上升、全球海平面並沒有上升、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其實並不一定是人為的因素,但這本書的真正目的並不是要社會大眾去推翻全球暖化這件事,而是希望社會大眾的罩子要放亮些,包括《不願面對的真相》在內的這些媒體或是研究都有可能不是讓數據來說話而是讓數據說他們想說的話,Al Gore 因為他對全球暖化議題的貢獻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但他卻持續搭乘私人噴射機(產生二氧化碳的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在全世界飛來飛去,先進國家們在世界地球日推廣關燈一小時但隔天卻繼續放著電器開著 364 天。回頭看《銘謝吸煙》這部電影,Nick Naylor 甚至整個 MODMerchants of Death)小組都不一定比較可惡,參議員也不一定比較有良心,立場決定權在於我們這些等待著被蠱惑的觀眾手中,相對於幾世紀前報紙都是奢侈品的時代,擁有電視、電腦、網路種種爆炸資訊來源的我們,因為這百花齊放而有更多選擇與機會,但同時判斷是非也變得益發的困難,腦袋清晰點、罩子放亮點、心胸放寬點是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寫到這兒不得不佩服 Jason Reitman,這麼沉重的議題卻拍出了這麼一部輕鬆的作品,從《銘謝吸煙》和《鴻孕當頭》我們可以看到他把屬於他的電影語言風格運用的很棒,輕鬆的步調但有著鋒利的勁道,很慶幸雖然費盡千辛萬苦但還是看到了《銘謝吸煙》這樣的好片,值得,而且我不需要也不會輕易再把它拍賣出去。
──────────────────────────────────────

昨天去南海劇場看表演時,拿回了一張DM,剛剛在整理的時候意外發現,
FUN
心影展有蘇蘭姐您的講座,我想今天能夠碰到您也算是上天註定的吧!
雖然已經看過茉莉人生,但實在很想拜見蘇蘭姐您更完整更扎實的風采,
而不只是像今天的問問題而已,我想我們8/2可以在南海劇場再見囉!
萬事均安
                                                                       
     
瑋廷 敬上2008.7.19.  [3602]

瑋廷:

我們更快就會見面,思沙龍結束後我到敦南誠品看了吳米森的[起毛球了]。

YOUTUBE的試拍短片連結:http://tw.youtube.com/watch?v=u9Pce-FTnQQ一樣.

監製都是林育賢.

我的行事曆上.726是要到新光12樓看14:00他的新作[種樹的男人]試片.我猜.你會在.

 

至於2008台北電影節<你點入看看我做的功課.

很高興因影會友.也許我的[影友]會加一位生力軍!

 

至於對岸.我因國際華語語文優秀課展示交流會(1北京、2上海) (3北京) (4北京石家莊) (5北京、6上海) 

(7杭州) (8香港、9海門、10無錫)  (11無錫-1、12無錫-2、13東莞)  (14上海)  (15南京)  (16杭州 17黑龍江)

有些了解

 電影資料館第七屆董監事(7/8聨席會議)<所以會常出現第30屆金穗獎

 

我的網頁.你可以看很久很久很久.所以

 先看http://sulanteach.blogspot.com/

再看http://sulanteach.msps.tp.edu.tw/>

 

 

  200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