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社會新鮮人的10封信
第一封:服務業》 |
|
【記者吳雨潔記錄】 |
前言:你,準備好了嗎? 隨著驪歌唱起,一批社會新鮮人將步出校園成為職場生力軍。你,準備好了嗎? 本報邀請十位不同工作領域的領導者,提供各行業的工作要求與甘苦,供面臨工作選擇的社會新鮮人認識自己,提升課堂學不到的「就業力」。 親愛的社會新鮮人: 不管你想從事什麼行業,我都希望你能保持足夠的「熱忱」。現在我已很少親自面試員工,但如果今天由我面試,我挑人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熱忱」。至於學、經歷,那只是個參考。 面試挑人 最重熱忱 我面試時,會一直丟出不同的問題,再從他的回答中,了解他做事的判斷方法與過去的經驗。我覺得面試只是第一階段,挑選到適合者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卅。大部分的人面試,都會想辦法讓你看到他最好的一面,如果連表現優點都做不到,我想他應該也不適合服務業。 比較重要的是第二階段:試用期,看他耐心到了一定程度後的態度。服務業很辛苦,直接考驗是體力上的勞累。你可能必須站一整天,或遇到每個人都問你相同的問題。如果你只看到光鮮亮麗的外表,以為在大飯店上班,可以每天穿著漂亮的制服,我想,你應該在這行業待不久。 耐心體力 還要敏銳 這些年來,我發現有些看起來很漂亮、外貌理想的人,進入服務業後,隱藏的嬌貴面就跑出來了。接待第一個、第二個客人時一切OK,但等到第兩百個客人,他就沒耐心了。你要知道,服務業需要「耐力」:「耐」心與體「力」。 餐飲服務業分內、外場。外場人員重視第一眼讓人看到的形象,一種說服的能力、主動接觸的能力。 如果你想進入服務業,我覺得你必須要擁有「觀察細微、體貼、主動了解客人的需求」等條件。而內場的廚師則需要「感官敏銳」,包括味覺、聽覺、嗅覺等,讓自己像個藝術家般敏銳。 服務業最大的魅力是與人接觸,你能夠立即感受到對方的回應。當你做對了,馬上就讓客人感動;當然,也包括做錯事,馬上被罵的回應啦。 缺點是從業人員的待遇不夠理想,假設大家對飲食、住宿環境願意付更合理的價錢,就能讓這行的待遇更好。 認識自己 發揮優勢 話說回來,對正要找工作的你,我最大的建議是:你必須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個性傾向與技術上的優勢,再去找工作。個性很重要,若勉強自己逆勢操作,會很辛苦。假設你是個挑剔的人,就去做品管、監察官;要是做管理,相信員工都受不了。 我 想與你分享一個自己的小故事。高中時,我功課不好,但我辦很多活動,又是樂隊的指揮。樂團沒有教官帶領,我就當起同學的老闆,帶他們排練、比賽。這件事讓 我有很大的成就感。我對朋友說:「以後誰用到我,就是誰的福氣。」因為我知道,我那無可救藥的熱忱與責任心,會幫助我踏上成功之路。即使現在,體力衰退了 一點,但熱忱始終沒有消退。 小節用心 成敗關鍵 所以,工作的動力與價值就是你的熱忱。當你對細小的工作環節,能抱持著用心的態度;當你對一再重複的工作內容,能找到快樂與成就感,你的熱忱就能激發出超越心智與體力的巨大能量。記住,全心全意投入的熱忱,才是決定你成敗的關鍵。 祝你永保熱忱 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 Gold FM聯播網(台北健康電台FM 90.1、台中城市廣播FM92.9)今天上午十一時四十分,同步刊播。 明日登場:科技業/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 【2008-06-24/聯合報/A4版/要聞】 |
《給社會新鮮人的10封信第二封:科技業》 |
|
【記者李青霖記錄】 |
諸位科技新手: 卅三年前,我退伍後六天就開始上班。很多人驚訝:找工作這麼快?因為退伍前半年,我已經開始想:我到底要做什麼? 求職 設計信函寄五百份 當時沒有網路,只能從報紙徵人廣告欄去挑,密密麻麻像大海撈針。多數人用坊間現成的履歷表,但我用A3紙設計了求職信,內容分三部分:首先是自我推薦;第二部分是學經歷、性向、專長、希望的工作和待遇;第三部分是回函。 我印了五百份寄出去,收到超過百封的回函。從裡面挑了五家公司去面試,很快就選定一家小公司上班去。 學習 進小公司看到全貌 我為什麼選擇小公司?因為可以看到企業的全貌,學很多東西。待了三個月,就被台灣半導體業先驅張俊彥挖角到集成電晶體公司,我還到救國團上「電視修護」、「國際貿易」,買高工和高商的書來讀。大學程度的人看高職的書很容易,概念清楚,很好練「武功」。 後來跟朋友集資卅萬元做消費性電子產品,很快上手,旺季時營業額每月可以到三百萬元。但是後來遇到騙子下大訂單,對方只給訂金,出了兩批貨就找不到人,被倒了兩百七十三萬元。 當時年輕,我們不逃避,選擇一邊還錢、一邊生產,心中盤算:第二年旺季出貨,就可以把錢賺回來!誰知道,八月貨品差不多了,九月卻遇到颱風,大水淹沒工廠。四個人坐在馬路邊討論如何善後。最後抽籤,抽到的人善後,其他人解散。 定位 心態開放不要計較 創 業失利了,我去找在工研院電子所當所長的大學導師胡定華。他說電子所缺人。負責應徵的就是曹興誠(現為聯電榮譽董事長)。同是交大畢業,老曹說「不用考 試」,問我有沒有辦法買到示範工廠的備分零件,這對我來說很簡單,打個電話就行。老曹問我待遇多少?我說,講了會不會給?他說:不會。「那就不問了。」我 說。 在電子所五年,我換過十一間辦公室、九個職位,凡有新任務或出狀況的部門,長官都要我去。我學會很多事情,後來就到聯電。 我發現多數人花很多時間應付考試,卻缺乏就業能力。我常問新進同仁:「誰是你的老闆?」答案是:你自己。一個人表現不好,影響團隊也許百分之廿,卻百分之百影響自己。 新人在職場上,專業能力之外,要學習如何在組織中定位自己,而且要快速學習。如果人家學三年,你要學五年,不久同學當上你的老闆,再一段時間,下屬也成你的老闆了。 年輕人不要斤斤計較老闆給多少,我做多少,要open-minded(心態開放),虛心受教。一個人成不成材,最大的責任是自己。 創業 一定要創新的事業 社 會新鮮人求職,要選擇有未來性、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一個職缺幾百人應徵,表示滿街都是替代品;其次,要選擇有制度、有願景、有規模的企業。同時,考慮自己 的興趣與能力,是否能樂在其中?別對自己設限,也別老是換工作。「滾石不生苔」的最大意涵,是少了「累積能量的平台」。 有人說,這時代創業愈來愈難,其實不然。知識經濟時代,處處是機會。我認為,創業一定要是「創新的事業」,「創新」包括:新技術帶來的應用價值、創新組合(例如碳纖維自行車、網路線上卡拉OK「iKala」)、新的商業模式。 想創業,要評估自己的優勢在那裡?客戶在那裡?人家為什麼用我的產品?還得有成本概念,一廂情願或心存僥倖,都不容易成功。 祝福你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 (記者李青霖記錄) •Gold FM聯播網(台北健康電台FM90.1、台中城市廣播FM92.9)今天上午十一時四十分,同步刊播。 ●明日登場:教育/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 【2008-06-25/聯合報/A4版/要聞】 |
《給社會新鮮人的10封信 第三封:教育》 |
|
【記者張錦弘、林嘉琪記錄】 |
各位準教師: 我讀新竹中學二年級時,歷史老師史作檉,也是個哲學家,上到第二節課,就帶全班到後山,聽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給我很大啟發。他寫過「三月的哲思」等書,至今我還記得他書中的名言:「假如你很久沒有哭泣,就代表你的心靈很久沒洗滌」。 老師 年輕人和你做夥 在大學教書廿三年,我深深覺得,老師這門行業,最迷人處在於你永遠和年輕人在一起;只要你有熱情,肯用心,把老師當成終生志業,而非只是個賺錢的鐵飯碗,學生將一輩子記得你。 不管是否要當老師,我給社會新鮮人四個建議:要有好的工作態度與人際關係、不斷閱讀與學習、多到國外增廣見聞、增強外語能力。 工作 當成生活一部分 所謂好的工作態度,就是能從工作中學習、成長,找到成就感。把工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學習應對進退,對上對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體現論語所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的精神,為未來的三、四十年職場生活打樁、布局。 教書 因材施教當志業 為人師者,更應把教書當成「志業」,而非「職業」。要當個教育家,而非只為賺錢、只會餵學生題目、衝升學率的教書匠。要有熱情與理想,尤其對資質特別好、特別差、想法特別奇怪或行為有偏差的特殊學生,要能特別關懷、因材施教。 例如學生對經濟學特別有天分,不想只念教科書,老師要惜才,上課時間讓學生到圖書館讀經濟學著作也沒關係,因為很可能造就出一個未來的經濟學家。 進修 不斷學習多閱讀 教書雖然要深入淺出,但要持續進修、追求學問;否則教久了,程度會降到和學生一樣。很多人工作後就不再讀書,其實不管從事哪一行,都要不斷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但不是亂讀一通。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提出讀書三大要領: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地閱讀,最有效率。 即使是當老師,我也建議趁年輕時到國外走一走,不管旅遊、工作或進修,愈早看見台灣以外的世界,會愈早知道,台灣的競爭對象來自全球,不能當井底之蛙。 成長 加強外語國際化 老師也應國際化,要增強外語能力,關心各國的教學方式與教育改革,主動參加各類研討會或發表文章,開發新的教材教法,與時俱進。 最 後,我要送一份畢業禮物給所有社會新鮮人,但要先從一則寓言說起:有一位阿拉伯國王在夢中遇見先知,送給他終生受用的七個字,但他夢醒後忘記了,於是廣徵 智者求這七字箴言,終於某天有個智者現身,請求國王脫下戒指,刻上箴言後飄然而去,戒環上的七個字是「一切都會過去的」。 受挫 一切都會過去的 「一切都會過去的」,就是我要送給大家的畢業禮物。不管將來走哪一行,要懂得適時放下。面對各種壓力、挫折與痛苦時,只要記得「一切都會過去的」,就會雨過天青,海闊天空。 祝教學相長、樂在其中 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 Gold FM聯播網(台北健康電台FM90.1、台中城市廣播FM92.9)今天上午十一時四十分,同步刊播。 明日登場:醫療/台大醫師柯文哲 【2008-06-26/聯合報/A4版/要聞】 |
《給社會新鮮人的10封信 第四封:醫療》 |
|
【記者施靜茹記錄】 |
親愛的準醫師們: 過去十年,台灣社會呈現兩極化,不僅貧富懸殊、南北懸殊、藍綠對立,從我服務的醫院來看,年輕醫師的價值觀,也有「M型」趨勢:一種是很在乎自己賺了多少錢,另一種是很在乎自己的生活品質,一點兒不想多做。 有人說,醫師是高所得的一群,現在大醫院外科醫師一個月約廿八萬元,內科醫師廿五萬元,小兒科和精神科各約十五萬元。收入是比一般行業高,但現在的住院醫師愈來愈不認真。 年輕醫師 有M型趨勢 我 觀察,年輕住院醫師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勢利,凡事向錢看,受訓、選科都在「算計」:「哪個對我最有利?哪個以後可以賺很多錢?」卅年前成績第一名的,才能 選外科;廿年前換成內科、婦產科。現在卻是第一名才能選皮膚科、家醫科!即使選整形外科,也是學整形美容,少有人要選傷殘重建。 另一種住院醫師,則是凡事不在乎,想要多訓練他們,他們都不要,因為不想太累!最重要的事是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廿年前,在台大醫院受訓的住院醫師,有時七成會留下來;現在受訓一年就跑掉,大有人在。 救人行業 工作不輕鬆 我們醫界前輩、國泰醫院副董事長陳楷模以前訓練醫師時,常把沒處理好的病歷丟地上,醫師都是小跑步去撿;現在陳楷模卻笑說:「不敢丟病歷了,怕沒有醫師願意撿。」你可以知道現在新醫師的態度和以前很不一樣。 但是,我要說:醫師確實不是輕鬆的行業,因為這是救人的行業,你得要有使命感。我在台大廿多年,除了出國參加醫學會,沒有休過假;即使回家,也是手機不斷訊,好讓醫院隨時找得到我。可以說,每一秒都在值班。 這一行的實情是:我兒子小時候很少看到我,早上起床看到我時,我大多在睡覺,所以他不知道我叫「爸爸」,以為我叫「睡覺」。 追求自己的生活品質,無可厚非;但是若把這項放第一,或許,醫師就不是適合你的行業。 前總統女婿趙建銘也曾在台大醫院當醫師,後來被迫離開台大醫院,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他的境遇可讓有心從醫的你們借鏡。 書讀得好 誘惑也不少 趙建銘書讀得好,進醫學院;可惜,後來被社會黑暗面誘惑。在我來看,趙建銘只是個迷失的孩子;問題在於,台大醫院為什麼會出現趙建銘? 我常跟其他的年輕醫師說,如果廠商平白給你卅萬元,你覺得廠商會希望你做什麼?你若拿人家的卅萬元,問題是後面的代價,你付得起嗎? 現在年輕人價值觀不同,職場流動率高,企業淘汰員工的速度也很快。你選老闆,老闆也選你。我常跟每一屆即將完成訓練的總住院醫師說,醫院一個月給你卅萬元,你能替醫院賺多少錢?職場上是You get what you do。 期待報酬 和付出正比 當然對老闆來說,人才有人才的用法,奴才有奴才的用法。年輕人期望的,和願意做的常有落差,如果你期望獲得的報酬,和你付出的成正比就好;就怕你想得這麼多,卻做不了這麼多。 要有耐心,對人、對事,都是。我常說,絕大多數醫療過失,沒有醫療糾紛;絕大多數醫療糾紛,沒有醫療過失。意思就是,醫師和病人的溝通很重要,很多怨懟其實是不會發生的。 最後,建議有心行醫的年輕人先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不要做不切實際的期望。 祝你做多少、得多少 台大醫院外科部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 (記者施靜茹記錄) •Gold FM聯播網(台北健康電台FM90.1、台中城市廣播FM92.9)今天上午十一時四十分,同步刊播。 •明日登場:公務員/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 【2008-06-27/聯合報/A4版/要聞】 |
《給社會新鮮人的10封信 第五封:公務員》 |
|
【記者李順德記錄】 |
各位準公僕: 即將進入公務部門的「公僕」,或許是一顆忐忑的心,或許是一股熱情,但都要有「我準備好了」的信心。不必高調地「以天下為己任」,卻要有迎接挑戰與奉獻國家的預備。 像海綿一樣吸收學習 做為一個過來人,近卅年的公務生涯正是我生命最精華的時光,一路走來,頗有感觸,也滿心歡喜。我有幾個建議給有心為國家服務的社會新鮮人。 首先,擔任公職,你得像海綿一樣吸收學習。 剛畢業是專業知識最飽滿的時刻,公務部門是個經驗傳承的大機器,新人要謙虛學習,把自己當做吸水的海綿,不斷吸取同事、主管的經驗。在「做中學」一定可以讓自己進步神速,厚植功力,你學到的都是自己無形的財富。 進修專業 充實新知 其次,是你必須敬業,隨時充實新知。 專業固然是文官的核心內涵,卻也未必足夠。敬業的新人一定比頂著高學歷、自恃甚高的同仁更能獲得主管的青睞。 公 務員一向被認為是鐵飯碗,因為只要你循規蹈矩,就不會被免職或撤職,但是消極、被動的態度,絕不是年輕人應有的作為。有些主管鄉愿的心態更加深這種因循的 習氣,比如打考績是輪流甲等、凡是生產、升官一律列乙等,這些都應該破除,才能讓年輕人對公僕這行有榮譽感,對未來有希望。 還有,專業的增長是無止境的。以我自己為例,大學必修課是傳統法律,包括民刑法及訴訟法,但台灣這廿餘年來法制變遷、社會發展,公法領域一日千里,大學課堂上學的,早已不足以應付了。 常聽到很多政治人物自詡是法律人,可是他們所認知的法律還停在大學時代,跟不上社會的改變。 廉潔自持 有榮譽感 再來,我想談談「使命感與待遇的平衡」。公務員的廉潔是基本要求,原本不待提醒,但過去幾年有許多熟悉的長官、同事,明明昨天才一起開會,他還發表很多意見,第二天就被檢調單位約談、接著被起訴、判刑,這真是令人覺得沉重。 記 得我在法務部服務時,曾有一位部長與同仁座談,同仁爭取額外津貼。不料部長答覆說,如果嫌待遇少,就去考司法官或當律師,薪水自然增加。我很驚訝,年輕的 我多麼期待部長告訴我工作的價值何在、作為公僕的榮譽感,而不是鼓勵我去考試、跳槽追求高薪,不是要我「坐這山看那山高」! 公務員要讓人尊敬,當然要先看重自己,待遇好壞絕不是貪汙的藉口。做個清廉的人,讓子孫走路有風,不是很好嗎? 心細如絲 化繁為簡 至於工作的方法,我也有些心得:你必須能夠「心細如絲、抽絲剝繭、化繁為簡」。你得一分鐘要當兩分鐘用,才有競爭力,才有效率。但光有效率,欠缺效能是不被允許的。你得找對方法,細心、有效地解決問題。 像馬總統的當選證書,我曾投書指出它的行文忽直忽橫,顯示部分文官的不用心,對品質的要求不夠,當然就做不出好成績。 政府是為了「最大的顧客」—人民,而服務,永遠有檢討的機會,永遠有成長的空間。民眾的需求一直在變,你必須跟著提升,才能滿足民眾對政府的期待。 堅持專業 展現自信 文官有時會被稱為「技術官僚」,我以為這個名詞是中性的,肯定公務員有專業做後盾。所以在混亂的政治環境中,文官應有勇氣適時展現權威與自信,提供建設性的專業意見,才會得到信賴。 如果只是攀附權貴,或許可以得到一時的榮寵,如果沒有專業實力作為基礎,在人事更迭時,就容易因為攀附的勢力失勢而失去一切。 祝珍惜機會 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 Gold FM聯播網(台北健康電台FM90.1、台中城市廣播FM92.9)今天上午十一時四十分,同步刊播。 明日登場:業務員/信用卡擺攤創始人羅聯福 【2008-06-28/聯合報/A4版/要聞】 |
《給社會新鮮人的10封信
第七封:法律人》
宋耀明:讀通經典
就像打通任督二脈【宋耀明撰稿】
親愛的法律人: 廿六年前我走出大學校門,對未來徬徨不已。當年律師考試全國錄取人數只有六名,我擔心不知哪天才能自力更生,心裡油然泛起對父母的歉疚。 廿六年倏忽而過,自覺得求學、工作都還算順利,也許可以講講自己的經驗給學弟妹參考。 我的第一個經驗談是:讀書要有計畫。我在大學時代不是個用功的學生,所以大學畢業那年深受「只有六個人律師考試及格」的刺激,發現一定要有不一樣的讀書方法,才有可能在眾多用功的同儕中脫穎而出。 讀書要有計畫 當時聽台灣大學的王澤鑑老師說,他的民法基礎完全來自於王伯琦教授薄薄的教科書,我也想試試看。經過一陣子實驗,發現法律系學生花很多時間飽讀眾家學說,結果愈讀愈昏,概念愈不清楚。所以,我就從一本經典的教科書著手,從頭到尾細讀,等到完全理解整本書作者所說的每一句話,果真發現自己的功力厚實許多。 這時候再去涉獵其他各家學說,發現好像已經打通任督二脈的學武者,過去靠背誦才能理解的抽象理論,突然間都理解了。這種把基礎打好的讀書方式,對未來有無限幫助。連當年在美國考紐約州律師,能夠在短短兩個月裡準備所有考試科目,過去打下的基礎幫助很大。 下苦功練英文 第二個影響個人求學、工作的關鍵,是英文。我對英文一直抱有強烈的興趣,我說是「興趣」,因為我從來沒有真正對英文苦讀過。 單憑著興趣,經常聽英文歌、看美國電影、認識美國朋友、常常查字典,累積自己的英文實力,等到機會到了,取得公費到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念碩士;回國後又幸運地參與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當了律師後也有機會參加重要的涉外法律事務。英文能力好,就能開拓自己眼界和執業空間。 對學語文這件事,我一直強調的是「不必苦修、苦讀」。我從高中時代就知道很多同學拚命背字典、背文法,但很少看到這其中有人英文讀得好的。現在經常有機會面試新進律師,發現這些高中時代英文能拿滿分而進入一等學府的年輕人,竟因為喪失興趣,在大學四年就把苦讀的英文忘光光! 如果你的英文不夠好,現在開始產生興趣還不遲;如果能夠維持一到兩年的興趣,用各種生動的方式學習,你會發現英文進步很多。 感謝良師益友 毋庸諱言的,求學工作中的種種成果,還要靠很多好老師、好朋友、好長官、好同事的鼓勵和幫助。在學校避之唯恐不及的老師,經常在我申請學校、申請工作時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大學時代一起讀書玩樂的夥伴,後來也都當了法官、律師;一起工作的同事,經常不自私地把重要的工作交給我,而沒有任何嫉妒。顯然地,良師益友是影響一生最重要的因素。 當我寫到這裡時,一張張這些「貴人」的臉和名字閃過我的眼前,我心裡有無限的感恩。希望我能更好、更強,也能當別人的貴人。 祝你能當自己的貴人 理律法律事務所資深律師宋耀明 於奧克拉荷馬州出庭前夕 (宋耀明撰稿) •Gold FM聯播網(台北健康電台FM90.1、台中城市廣播FM92.9)今天上午十一時四十分,同步刊播。 明日登場:公益/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 【2008-06-30/聯合報/A4版/要聞】
第8封
紀惠容:眾人並肩努力
改變就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