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大學新鮮人的信》 |
|
【周行一】 |
親愛的大學新鮮人: 對大學新鮮人而言,進大學是天大的喜事,會讓人興奮得睡不著覺;身為大學教師,每年這個時候我就有說不出的期待,可以再與一批年輕人教學相長,讓我的人生更為充實。 我還記得自己到政大報到的那一天,那是三十一年前,就認識了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我太太,我們是俗稱的班對,還有幾位以後經常幫助我的同學,沒有他們,我的人生不會如此順遂。念大學後愈來愈多的同學變成好朋友,其中一位後來與我承諾互相成為對方小孩的乾爹。 努力建構人脈 我 在大學時參加社團,擔任過學會總幹事,學習到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個人能成的事小,眾志成城,大家一起努力,就能作大事。所以如果想要多做一點 事,就必須要有朋友合作幫忙,這就是所謂的「人脈」。你也許聽過人脈的重要性,在以前也經歷過有朋友的好處,譬如高中同學會與你交換筆記,或報給你聽好的 補習老師;到了大學後你會更體會人脈的重要性,譬如你要辦個活動,需要人捐款,這時候如果能認識一些事業有成的學長姊幫忙,就會大功告成。 但 是要如何建立人脈呢?是不是認識的人愈多就愈好?我有一些觀察可以提供給你參考。首先你必需要牢記,天助自助者,最可靠的人是你自己,通常本事愈大,人脈 就愈好,如果你能力強,對別人會有幫助,別人反而想要主動與你作朋友,你如果沒有本事,願意接近你的人就會比較少,要建立人脈就相對較吃力了。我在幫學校 做國際交流時就有這種感觸,那些覺得比你差的學校會積極主動與你聯絡,但是覺得自己是世界頂尖的學校就不易搭上線。 培養軟硬本事 就 商管領域而言,你的本事可分為兩方面—硬本事與軟本事。硬本事中最重要的就是專業知識,那是你初入職場的敲門磚,也會是你持續升遷的基礎;但僅靠一項硬本 事已不足以應付現代的商業環境,你還要有整合不同專業領域的能力,那會幫助你更上層樓;英語語言能力已經是基礎的硬本事,不再是從事某種行業才需要具備 的。軟本事包羅萬象,包含溝通、協調整合、領導、文化素養、品德、情緒控制等等,這些能力會幫助你達到組織的尖端。 硬本事通常可以在書本與 修課中學習,軟本事經常是在參與各項活動中去體會的。如果你能軟硬兼修,就會無往不利,人脈自然水到渠成,不需要強求。但是要軟硬兼修就要有平衡的大學生 活,學業與其他活動兼顧。幾乎每年暑假都會有同學因修課學分數有一半不及格而被退學,就是因為沒有花足夠時間及精力在硬本事上面,這些同學不僅失去了學習 硬本事的機會,也錯失了建立人生中最重要人脈的地方—大學。 胸寬大結善緣 在大學中交的朋友與你的一生息息相關,除了他們有各 種可以與你互補的能力之外,你們的感情不是建立在利害關係上,有點像兄弟的感情,以後經常會超越其他現實考量,而成為彼此扶持的依賴。等你畢業工作後就會 開始了解,職場上的現實有時會阻礙交到真心的朋友,而大學同學最為純真,有高度的理想性,將來共事的互信程度高,可以成為終生的事業夥伴,我認識的同學及 學長姊中不乏這樣的例子。 當然,人脈也不是守株待兔來的,除了自己要有軟硬本事之外,願意幫助別人、替別人服務、與別人分享是交好朋友的必 要條件。我們有一句成語「心寬體胖」,心胸寬大的人自然會廣結善緣,不僅常有朋自遠方來,還會源源不絕的交新朋友。你應當會在大學中交到一生都可以信賴的 好朋友,不過不要忘了,好朋友不是汲汲營營來的,有時候拚命想建立人脈,可能得到的是泛泛之交,或是利益的結合,好朋友是要真心相待的! 周行一 .Gold FM聯播網(台北健康電台FM90.1、台中城市廣播FM92.9)今天上午十一時四十分,同步刊播。 •明日刊出節目製作人王偉忠談大學打工與未來工作觀。 【2008-08-11/聯合報/C3版/教育】 |
《給大學新鮮人的信》 |
|
【王偉忠】 |
親愛的大學新鮮人: 我 讀的是新聞系,常常想:什麼樣的人適合當記者?在我觀念裡,如果班上有一個人常講什麼地方好玩,說得興致勃勃,非常動人,這種很懂傳播的人,最適合不過。 本性,你的本性喜不喜歡傳播,這非常重要,好奇心、追根究柢精神能不能完全發揮,決定你未來能不能當一個出色的媒體人。 讀新聞 最好修輔系 這 是你選擇科系及職業最關鍵的地方。以新聞系來說,新聞有什麼好學的?說穿了,不過是五個W,一個H,目前各大學新聞系都是通才教育,我建議同學進入新聞系 或其他科系之後,最好要修輔系,找到一樣自己最有興趣的科目,主科、輔系相搭配,一來增加其他技能、專長,同時可開啟自己更多扇窗,以利未來選擇行業的可 能性。 我高中時讀了很多戰地記者的傳記,印象最深是上海大轟炸時小孩子在地上哭的照片,看了很震驚,後來又看到姚琢奇前輩很多戰地報導和照 片,加上當時戰地氣氛仍在,我一心想當戰地記者。眷村裡鄰居楊文華大姊也是主播,加上台視黃海星導播到我們眷村附近出外景,讓我很嚮往傳播業,填志願只填 了政大、輔大、文化三個新聞系。 放榜結果考上文化新聞,當時我心理壓力很大,因為家裡窮,文化大學是私立的,註冊要花很多錢,差一點就放棄 了,一度還想重考,但想想那更花錢,咬咬牙就從南部上來,十八歲的我,帶著全家人努力湊到的兩萬元(四年生活費和學費),懷著不安、緊張和興奮,踏進台北 這個繁華都市。 鄉下來的眷村小孩,對一切都很好奇,身為家裡第一個上大學的小孩,我告訴自己,未來四年,不讓家裡操心,更不會讓家人心血泡湯,要圓一個全家人的大學夢,還讓所有人都認識我。 勤打工 學實務經驗 當時大學錄取率只有百分之十,現在則有一百零二,我的家境雖然不好,但爸爸還是堅持讓我去讀,一切由他頂著,第一學期讀下來,感覺真的就只有五個W和一個H。大二起我就打工,到電視台、電台,學到很多實務內容,說真的,很多老師懂得未必有我多。 做 節目和新聞工作雖有一段距離,但異曲同工,我在傳播媒體找到所愛的事物,打工為我提早規畫出人生方向。所以我贊成在大學期間如果時間許可(一定要量力而 為)可以打工,不僅學到實務,也能幫父母分憂解勞,訓練獨立個性,並在實務工作中落實自己的目標,也可縮短未來就業選擇與適應期。 對於職業的選擇,我的看法是,人生一定會有起起伏伏,三十歲以前可以到處試試,畢業後不讀碩士沒關係,不急著定位,「晃蕩」幾年都沒關係。但年過三十就要接受現實,認清方向,要定下來,往單一目標邁進。 如果你對任何事都很好奇、夠靈活,那也很適合在傳播業,不然的話,也要有努力打拚的個性,或是與人融洽相處的本事。因為,幹一行怨一行,行行都有苦水一籮筐,可是有熱情就不會苦,為了興趣就不會倦怠,但若為了「錢途」就會常常感到疲累。 有熱情 能安身立命 我 還是要強調,不論目前學習環境如何,未來的工作處境如何,熱情是你安身立命最重要的元素。我從小企畫做起,因為熱情十足,老闆喜歡我,不斷提拔我,給我機 會,廿六歲那年就當上製作人了。出道至今近三十年,但我對傳播熱情不曾稍減,而且很慶幸的是可供我發揮的平台一直存在。 愛工作 磨練中成長 愛你所學,堅定信心,必能學以致用,熱愛你的工作,在磨練中你一定會成長,不要動搖,樂觀看待一切障礙;此刻,先展開雙臂,釋放熱情,欣然迎接大學新鮮人時代來臨吧。 .Gold FM聯播網(台北健康電台FM90.1、台中城市廣播FM92.9)今天上午十一時四十分,同步刊播。 •明日刊出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談培養對知識的好奇心。 【2008-08-12/聯合報/C3版/教育】 |
《給大學新鮮人的信 第10封》 |
|
【黃碧端】 |
如果大學新鮮人特別需要忠告,那是因為眼前美好的四年時光就要開始,善用的話是黃金歲月,不然就是生命最可惜的浪費。 因 為要寫這封「信」,我不免回頭想想久遠以前我自己剛成為新鮮人時是什麼心情:我進大學時的情況大概不怎麼典型,因為我高二時台大有一個刊物社團邀我加入, 所以等我考進去,校園裡已有許多分散在各系的熟人。我高中那班可能也是台灣聯考史上的一個紀錄,同班四十幾人有三十七個進了台大。 這樣一個 「非典型」的大學生活起點,有得有失。我沒有經歷多少新環境的摸索,彷彿順理成章就融入了當時的台大校園,大學的起點其實有點平淡。但我周圍的熟朋友都是 各學科的「達人」,「無友不如己者」的理想大概不知不覺就完成了。這些出色的同儕,在經過漫長的人生歲月之後回顧,多數在國內外各有專業上的成就,台灣當 代的科技文化發展,不少是當年同窗的貢獻。 80年代台灣奇蹟 在自己有限的「非典型」大學新鮮人經驗之外,二、三十年來我有許 多機會在第一線上觀察大學生的變化。這段期間,台灣的大學急速地從菁英教育變成普及教育。基礎放大了,大學生也就變得極度多樣。在我的年代,小孩從小學到 大學,單純地成長,彼此有接近的的人生觀,多半勤奮務實;也有更整齊的素質--包括文史數理各學科的基本能力、閱讀基礎、中英文能力,等等。「把書念好」 在當時就接近是全部的人生大事。有點無趣,是的。但台灣第一波經濟奇蹟的主要成因,公認是教育的成功──包括最優秀的大學生紛紛出國,得到先進國家的教育 體系接棒養成;沒出國甚至不一定接受了大學教育的,則成為留守的中堅。八○年代兩軍匯合,遂創造出台灣奇蹟來。 同學多樣創意多 經濟起飛後愈來愈「多樣」的大學生,有些也具備了類似當年那些「菁英」的條件(可能更好──因為如今知識取得遠為便利),且因為拘束少了、資訊多了,他們富於創意,勇於表現。我們這一代父母師長,看了偶爾搖頭,但多數時候是驚詫暗喜的。 但 不能諱言,我們確實有更多缺乏知識好奇心的大學生。因為缺乏知識好奇心,也就不探索不閱讀,基本學科能力近於空白。他們史地常識極度欠缺,不知道林黛玉或 曹操是誰、梵諦岡意義何在。他們雖念了國中加高中的英文課,卻可能連二十六個英文字都記不全。可是因為大學那麼多,即使這樣的學生仍會有學校可進。我們卻 不能不憂慮:這樣的「大學生」,有意義嗎? 成新世代的人才 親愛的大一新鮮人:如果你是校園裡好學的菁英,我希望你也自期勤奮 務實,且勇於開創。能這樣,你將是新世代最難以取代的人才。但倘若你是學科總分不到100分的大學生,我要建議你在成為新鮮人的第一天就下定決心:每天連 同例句至少背一個英文單字,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有經典地位的好書,每學期至少挑一門跨系而有養分(不是「營養學分」)的課去選修。進大學時你也許不是夠好的 學生,但你痛下決心,出校門時要甲胄齊全,該有的起碼知識和語文能力都能具備。有這樣的基本條件,加上新時代的活潑創意,你會比當年「無趣」的我們更具實 力。如果我們期望有第二波台灣奇蹟,今天的大學新鮮人將是希望所寄! 【2008-08-13/聯合報/C3版/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