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

Russian Ark

7/29

唯一橫跨金馬影展 、數位影展和台北電影節國內三大影展的電影

坎城影展競賽片

【德國電影獎】最佳榮譽電影

西班牙【馬拉加國際影展】最佳導演三項大獎

【舊金山國際影展】特別獎

【多倫多影展】最佳視覺獎

 

俄國大導演 蘇古諾夫 驚世奇作

http://www.russianark.spb.ru

http://russianark.swtwn.com

 

 

一鏡穿梭300年的時空之旅

【創世紀】全片動用超過2000名演員、3個大型管弦樂團,穿越了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的3 3個房間,足跨俄羅斯四個世紀的歷史,以90分鐘一鏡到底的運鏡方式一次完成。

 

一個俄國電影製片人剛剛死去,他的靈魂闖進了一座三百多年前巴洛克式的俄國宮殿中,他在此地遇到了一位已死去二百年的法國公爵,兩人一路聊得極為投機。他們一邊交談、一邊穿梭於宮殿裡的每個房間,恣意徜游於不同時空中的藝術、哲學、音樂、文學、政治、文化與歷史的思辯中。….俄國,96min.

 

 

【創世紀】電影專題

一鏡到底的【創世紀】革新了電影100年來的拍攝方式

東宮鬧鬼啦∼

腦筋動到冬宮館長身上

歷史和影史上齊名,蘇古諾夫用《創世紀》留住安娜塔西亞

說完創世紀(陳育虹)

 

【來自全世界禮讚】 -佳評連連的《創世紀 》

“少見的冷靜與大膽!整整90分鐘以一鏡到底的連續拍攝,精彩捕捉了35個房間的珍貴畫面” - INDIEWIRE.COM

“絕對是電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FESTIVAL.COM

“最令人驚嘆的電影!” -芝加哥太陽日報

“空前未有的精湛技術!” -時代雜誌

“一個視覺上的驚嘆號!” -洛杉磯週報

“帶您走入俄羅斯輝煌歷史的中心” -好萊塢報導

“一趟神奇電影製作的驚奇之旅” -華盛頓郵報

“一場「夢幻旅行」,史上最長的連續鏡頭不但展現歷史的明暗度,而且是一鏡到底的” -電影評論

“今年拍攝技術最令人驚訝的電影就是《創世紀》!” -芝加哥太陽日報

“《創世紀》已取得它在電影史上的地位!” -好萊塢報導

“整部電影就像是一場夢境,一幅幅的畫卻是永恆的實體” -國際先驅者論壇報

“藝術鑑賞之旅!” -Manohla Dargis, LA週報

 

 

彼得 大帝 - 俄羅斯帝國 的「秦始皇

彼得 大帝 ( 1672 .0 6.09. - 1725.0 2 . 08.) 是俄羅斯 「羅曼諾夫王朝」最重要的皇帝之一。 力行西化政策,俄國從此進入「俄羅斯帝國」時期,精勵圖治的讓俄羅斯邁向新興強國之路。對外,他為爭奪南、北出海口而與瑞典 、 土耳其 交戰。對內,他則實行富國強兵政策,振興教育文化、發展經濟、改革幣制、制訂法律,並於 1712年 將俄羅斯帝國首都遷至新都「聖彼得堡」 。他是〔冬宮〕的第一位主人,在《創世紀》裡,法國外交官雖然批評頗受俄國人崇敬的彼得 大帝是個暴君,卻不得不對他所建立美侖美奐的 〔冬宮〕讚不絕口。

 

 

凱薩琳大帝 -俄羅斯帝國的「武則天」

凱薩琳二世 ( 1729.04.21. - 1796.11.06 ) 原是德國北部小邦的公主,因聯姻政策於 1744 年嫁給俄羅斯王儲彼得三世,她在丈夫即位一年後,就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他,並自立為沙皇。女皇在位 34 年,傑出的表現與成就在俄國史中常與彼得大帝相提並論,所以在歷史上又被稱為凱薩琳大帝。她在文治武功都很有建樹,並延續彼得大帝的西化政策,讓國家版圖更加擴大並躋身歐洲列強之林。

凱薩琳 主張 君主專制 、實施 嚴厲的法治主義,但政策較親貴族。她對外 三次瓜分波蘭 ,對 土耳其作戰取得 黑海沿岸地區,併吞了 克里米亞 汗國,還越過烏拉爾山脈征服西伯利亞, 締造了 「俄羅斯帝國」的極盛時期 。 她更徹底引進西方的文化、藝術、音樂、思想,並常鼓勵國內文人雅士出版創作,使聖彼得堡的人文藝術氣息濃厚。目前〔冬宮〕裡的藝術品,很多都是 凱薩琳私人的收藏 畫作,在《創世紀》裡,法國外交官一邊讚嘆 凱薩琳收藏在 〔冬宮〕的藝術品時,一邊卻譏諷她在模仿歐洲、全盤西化下,就像邯鄲學步似地完全忽略了俄羅斯本身的文化。《創世紀》也精準地呈現出凱薩琳的直率放蕩個性和她晚期的落寞 。

 

 

 

 

尼古拉一世 -「歐洲憲兵」

弒弟繼位的 尼古拉一世 ( 1796 - 1855) 素 有「 歐洲憲兵 」之稱,他 以專制、東正教和俄國化治國,在位非常盡心國事,為俄國首建了鐵路和電報。 1825 年他對自由主義軍官發動 的起義 ,採取嚴厲鎮壓措施。之後,他更加強對自由思想和革命運動的鎮壓,設立了秘密警察「第三廳」,鎮壓了 1830 年 波蘭 起義和 1848 年歐洲革命 。 法國二月革命爆發後,尼古拉一世還派兵剿殺羅馬尼亞革命;他更與奧地利聯合出兵殲滅匈牙利革命; 1849 年並鎮壓匈牙利 民族運動。為擴大在 黑海 和 高加索 的統治權,他也與英、法、土耳其發生 克里米亞戰爭 。 對外不斷發動戰爭卻屢戰屢敗,造成國庫空虛,民怨沸騰。在窮兵黷武、無路可走下,他於 1855 年 3 月 2 日自殺身亡。

在《創世紀》裡,法國外交官目睹了波斯國王因錯殺俄國大使,為恐遭報復特派使者表示善意的場面,尼古拉一世在各國心中好戰、好管事的形象由此可見。

 

 

 

尼古拉二世 - 俄羅斯帝國的「末代皇帝」

尼古拉二世( 1868-1918 )是 俄羅斯帝國的末代沙皇。 仁慈而軟弱的 他在不情願的情況下當上皇帝,卻在 治國無心、國破家亡下含恨而終。

生不逢時的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間幾乎是以戰爭寫歷史。 1895 年即與德皇 威廉二世 干涉日本歸還 遼東半島 ,又興兵於 1900 年鎮壓 義和團 、占領中國東北;卻在與日本爭奪 朝鮮 和滿洲 時,於 1904 年爆發 日俄戰爭 。 1905 俄國爆發「 流血星期一 」革命事件,雖然後來他暫時度過難關,但又隨即陷入更複雜的 巴爾幹 問題。 1914 年 ,尼古拉二世帶領俄國加入世界 大戰 ,激起人民的不滿。 1917 年,德皇 威廉二世 命令 列寧 在俄國發動 革命 ,迫使俄國退出戰爭。同年 3 月,聖彼得堡爆發 二月革命 ,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羅曼諾夫王朝自此滅亡。由於英國的 喬治五世 國王拒絕庇護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愛妻為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女亞歷山德拉皇后,故而向之求援),同年俄國爆發 十月革命 時,沙皇全家被 布爾什維克 軍隊逮捕,翌年慘遭殺害,屍體被 澆 上硫酸和汽油銷毀,但皇儲阿列克謝和安娜塔西亞公主的遺體未被發現。

在《創世紀》裡,法國外交官目睹了 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在被處決前的最後早餐,溫馨靜謐地畫面裡,絲毫不察暴雨將至。

 

 

 

 

安娜塔西亞 公主 - 感傷的 歷史之謎

安娜塔西亞 ( 1901-1918 )是 俄國沙皇 尼古拉二世 最小的公主。她喜歡聽音樂、攝影、做戶外活動、看電影、和家人玩遊戲,喜愛小動物的她還養了兩隻小狗。 在 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被暗殺後,科學家們查驗 DNA 時卻遍尋不著她和弟弟阿列克謝 (Alexei) 的殘骸,而使得安娜塔西亞的下落成為歷史之謎。俄國民間盛傳:安娜塔西亞公主當時被人秘密救走,而後流落 法國被人發現,並得到了俄國皇太后承認其公主的身份。但也有傳聞說,找到的不過是假公主而已。這個故事曾經多次被搬上銀幕,最著名的有兩部:

蘇古諾夫在 《創世紀》裡安排了 安娜塔西亞的出現,顯示了俄國人對她是多麼的懷念。

《創世紀》中的「俄羅斯帝國」

統治時間

沙皇 *

1721 — 1725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725 — 1727

凱薩琳一世

1727 — 1730

彼得二世

1730 — 1740

安娜

1740 — 1741

伊凡六世

1741 — 1761

伊麗莎白

1761 — 1762

彼得三世

1762 — 1796

凱薩琳二世(凱薩琳大帝)

1796 — 1801

保羅一世

1801 — 1825

亞歷山大一世

1825 — 1855

尼古拉一世

1855 — 1881

亞歷山大二世

1881 — 1894

亞歷山大三世

1894 — 1917

尼古拉二世

1917

「俄羅斯帝國」滅亡

* 註: 沙皇( Tsar )一字是由拉丁文凱薩( Caesar )而來,是伊凡四世(在位期 1533 年 ~1584 年)於 1547 年親政後給自己的稱號,以示崇高之意,莫斯科大公國自此便改稱為「俄羅斯沙皇國」 。

 

 

 

 

 蘇古諾夫其他的重要作品還有《安德烈盧布烈夫》( Andrei Rublev, 1966 )、《犧牲》( The Sacrifice, 1986 )、《蘇古諾夫之 包法利 夫人》( Save and Protect,1989)、《第二層地獄》(The Second Circle,1990)、《母子深情》(Mother and Son,1997)、《希特勒末日》(Moloch,1999)、《遺忘列寧》(Taurus, 2000 )、《父子迷情》( Father and Son,2003)…等,最新作品則為《太陽》(The Sun,2005)。這些作品在今年的台北電影節「導演專題」中有最完整的放映,相關資料可見www.tiff.org.tw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Aleksandr Sokurov)是當今俄羅斯影壇最重要的導演,被認為是俄國大師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wski)的接班人。

蘇古諾夫1951出生於西伯利亞,由於有個軍人父親的緣故,他的童年泰半在波蘭和土耳其斯坦度過。在學習電影之前,他曾在高爾基大學攻讀歷史。蘇古諾夫19歲時就開始擔任電視助理導演,一直為高爾基電視台執導電視節目。後來他進入莫斯科電影學院學習,在此期間他初露崢嶸,引起了俄國首席導演塔科夫斯基的注意。在大師的推薦下,蘇古諾夫進入列寧格勒電影製片廠工作。改革前,他幾乎每部影片都被禁演,這使他一度轉向紀錄片的拍攝。直到1978年,蘇古諾夫以他的第一部電影《無言之歌》(The Lonely Voice of Man)在盧卡諾影展上獲獎,他的作品自此獲得國際的注目,他也成為了歐美影評界的寵兒。在過去二十多年間,其實蘇古諾夫的電影在泛蘇聯國家是被禁止的,直到後來因為獲得塔科夫斯基的支持,蘇古諾夫的電影才在1986年獲得解禁。

蘇古諾夫相當多產,單是電影作品就有30多部,而且部部精彩無比,其中又以《創世紀》(Russian Ark)為最。值得一提的是,這雖是部道道地地的「古裝片」,所利用的數位科技竟然超過《侏羅紀公園》,關鍵點就在於它是直接用「高畫質數位攝影機」(HDC)拍攝,然後直接將影音資料傳錄到硬碟上,這才造就了這部90分鐘的瘋狂試驗,繼而向全世界觀眾呈現出一部真正一鏡到底拍攝的長片。蘇古諾夫的學識與藝術涵養一流,在《創世紀》中不只將〔冬宮〕艾爾米塔齊博物館視為最值得驕傲的藝術寶庫,也把它看作是俄國命運的縮影。片中動用了2000名演員,讓一個現代的博物館竟重現了當年的風華。《創世紀》超越了很多限制,拍出了一部具有詩意、卻穿梭於沉重歷史的電影,蘇古諾夫敏感細緻地選擇了記憶的場景,在1913 年俄國大革命前夕的最後一場世紀皇家舞會中畫下句點。1000名演員和整個拍攝團隊,在冬季最短的一天花了4個小時,終於完成了這令人讚嘆的最後一幕。蘇古諾夫顯然認為最有活力的藝術,應該是在不同的情境底下,對不同時代的人發生影響,所以他主張讓鏡頭帶著觀眾瀏覽真實博物館的空間與名畫。因此,對於美術館所珍藏名畫,他在《創世紀》中便以一種輕描淡寫的態度,如行雲流水帶過,多一點說明都顯得累贅了。

 

 

《創 世紀 》獲獎記錄

2002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競賽片

2002【多倫多影展】最佳視覺獎

2003【德國電影獎】最佳榮譽電影

2003【舊金山國際影展】特別獎

2003西班牙【馬拉加國際影展】最佳導演三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