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動畫過暑假+皮克斯動畫20

 

            人間福報[家庭電影院] ~230~  2009.8.22.  蘇蘭

暑假已近尾聲,除了88水災讓我們的島再上了一堂深刻的自然與人對話的生命課程,苦難中看見人性光芒的真實故事,節比鱗次的給了我們好多動人的教育題材,無論是受災的家庭重建、還是開學後受創的環境再造,合作、樂觀、奮鬥、希望的課程不可或缺。今天讓我帶來皮克斯的展覽與動畫,提供歡顏:

 

皮克斯動畫20~即日起-2009/11/1在台北市立美術館1A1B展覽室展出。

 

皮克斯的總部目前在美國加州,前身是喬治.盧卡斯(George Lu cas)的「光魔工業特效公司」電腦動畫部門。由卡特莫爾(Ed Catmull)負責數位編輯和特效,即是日後皮克斯 的創始人之一。一九八四年,離開迪士尼的動畫製片萊斯特(JohnL asseter)也加入這個動畫部門,同年他導演首部3D動畫短片《安德魯和威利的冒險》,是皮克斯創造力的靈魂人物。一九八六年,蘋果電腦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以美金一千萬買下「光魔」,成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從事電腦動畫。皮克斯的動畫短片《頑皮跳跳燈》,主角是兩盞桌上檯燈,翌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跳跳燈也成了今日皮克斯的公司標誌。一九九八年皮克斯的《蟲蟲危機》之後,皮克斯出品宛如票房保證。二○○六年皮克斯被迪士尼以美金七十四億收購,成為華特迪士尼公司的一部分。Pixar皮克斯,不僅代表的是像素(Pixel)和藝術(Art)的結合;更是過去20年全球最先進精美的動畫技術。今年暑假由台北市立美術館與環境藝術中心共同引進,展出皮克斯動畫背後的創作理念、科技及製作過程,呈現出當代藝術的多樣性。

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開始,我們認識了一種全新的動畫片樣式─3D動畫。它以電腦技術突破二维平面空間的限制,打造了一個虛擬的立體世界。而帶來這石破驚天變革的正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皮克斯用電腦創造了3D動畫的傳奇,一舉達成傳統二維動畫所缺乏的立體感和可觸感。皮克斯動畫的創作者也從不稱自己是電腦工程師或設計師,而是藝術家,堅信3D動畫從概念到完成的過程就是一種藝術創作。《皮克斯動畫20年》內容包括10部皮克斯作品的繪畫手稿、概念、雕塑、數位裝置等,約共550件作品。

展場規劃以皮克斯動畫片的三大要素:「角色」、「故事」、「世界」來設計引導觀眾了解其中的藝術成份。

「幻影箱」,北美館將為這項裝置安排獨立展間,直徑約2.4公尺的幻影箱利用機械裝置,說明動畫的原理。當幻影箱的大圓盤轉動時,加 上閃光閃在每一個立體公仔上,原先好像被定格在圓盤上的「胡迪」與「巴斯」等公仔,在視覺的錯覺下,影像連成一氣,就好像主角們動起來。

11分鐘長的大型投影作品「藝術風景」,利用數位科技,讓觀眾體驗到自己當起皮克斯大導演的感受。這兩項設置在整場是最具特色的精彩壓軸。

除了邀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人員親自來台現身說法,北美館也設計了一系列免費的親子活動,包括針對國小學生的「數位動畫體驗教學」,讓小朋友一窺動畫原理,同時學習製作簡單的動畫。國中生的「動畫創作工坊」,讓畫面裡的角色可以彈跳、可以飛,還要學會用畫面說個吸引人的故事。「皮克斯動畫廿年」是二○○五年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重新開館的首展,已經在倫敦、芬蘭、日本、墨西哥等地巡迴展出,台灣是次於日本、韓國首爾之外,亞洲地區的第三站,也是華人世界唯一爭取到皮克斯特展的地點。二○○五年後皮克斯陸續推出《2007料理鼠王Ratatouille》、《2008瓦力》和《2009天外奇蹟Up,現院線放映中》等作品,使北美館「皮克斯動畫廿年」內容更加豐富。皮克斯動畫最新創作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也將於 2010年問世。

 

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 2003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熱鬧繽紛的海底世界、將水中魚類人格化---這是我所見過色彩最繽紛美麗的一部動畫,海底世界、多姿多彩,雪梨港灣、風景如畫。

故事開頭是悲傷的,那一對自由戀愛生下400多顆魚卵的小丑魚夫婦馬林和珊瑚,在初嚐為魚父母的喜悅同時,遭逢鯊魚來襲巨變,馬林被鯊魚尾掃昏悠悠醒來,一片漆黑,愛妻珊瑚不見了,魚卵只單單剩下一枚,照珊瑚所願,取名為「尼莫」。故事就繞著這對單親父子發展開來,爸爸馬林心靈受過失去的創傷、兒子尼莫則留下一個[幸運鰭]的小小肢障後遺症,於是,跟人類一樣,馬林特別特別的保護尼莫,或說過度的害怕再一次失去...。這在尼莫要入學的第一天,親子互動即表露無遺。

戲中最出色的女主角,是一條其貌不揚又有失憶症的藍色皇帝魚---多莉,她簡直搶戲得很,原因無他,全是因她不防人、心善良、直腸子、又熱心,真是馬林不同族群的好伴侶,兩魚互相作伴、打氣、合作、共度許多艱險難關,讓我們思考~非我族類亦可續弦之…WHY NOT?印象最深的是劇末,馬林要離開多莉,多莉哀求著不要分離,說她終於找到好伴,就像找到[家---like hom],我很受感動,想起了電影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的主題曲所寫:

It feels like home to me

It feels like I'm all the way the back where I come from

It feels like home to me

It feels like I'm all the way back where I belong

異曲同工的傳達了【愛到深處即是家】的感受;[]不只是一間屋子,[]可能只是一個對象:或者是一個對的人、或者是一條對的魚。

海底總動員除了強調勇氣(尋父尋子的過程)、知識(魟魚雷老師教海藻是海底生命有機體的根源)、幽默(海龜群與主角的互動)、機智(水母群美麗寂靜卻危險)、去除成見(三隻不把魚當食物的向善鯊魚)、族群和諧(水族箱的小小世界)…,當然還有人類的討厭和愚蠢(牙醫診所的種種事端),除了親子議題還有好多的創意及巧思、值得欣賞!若對初學「怎麼閱讀電影故事」的孩子們,我們可以試著這樣互動:

1.      影片中相依為命的父子是哪一種魚?小丑魚

2.      請舉出影片中三種海底動物。

3.      你的個性最像影片中那個角色?為什麼?

4.      尼莫是被誰抓走的?潛水伕

5.      尼莫被抓到什麼地方?牙醫診所

6.      馬林和多莉一路上遭遇哪些危險?

7.      馬林和多莉是由誰幫助穿越東澳洋流?海龜

8.      魚爸爸的救援行動最後如何成功?

9.      看完電影,你想對魚爸爸馬林說什麼?

10.  小朋友,看完本片你想對爸爸說什麼?  

11.   這部電影是誰的動畫作品?皮克斯

12.  皮克斯二十週年展即將在哪裡展出?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9年皮克斯新作《天外奇蹟Up更獲好評,甚至成為坎城影展有史以來第一部好萊塢動畫為影展開幕片,也是另一個喪偶的單親爺爺「哀傷開始、希望結束」的感人故事。皮克斯元老Bob PetersonPete Docter共同編導,70多歲賣氣球為生的釘子戶老人卡爾(Ed Asner配音)遇上單親家庭出身、需日行一善的小童子軍拉塞爾(Jordan Nagai配音),兩人一路由磨擦開始至相依相伴、甚至到劇尾卡爾「爺兼父職」的似乎取代拉塞爾生父成為他的再生爸爸…,是符合時代精神的動人現實

我非常喜歡多老多小、都可以築夢圓夢的這個主軸;人無論多小、多老,都可以有夢!

卡爾終愛一生的艾莉自小就勇敢、果決、活潑、直率,童年出場、兩人互補卻互相吸引的個性,成功又深度的描繪(卡爾相對的自然是柔弱、溫吞、內向、膽怯),對手戲真是精彩!

最後卡爾代替拉塞爾父親將艾莉的勳章、別在拉塞爾身上、代表悲傷中止、願望的承傳已繼續展開,實在令人擊掌叫好!

之後卡爾陪著拉塞爾坐在街邊吃冰淇淋數紅車藍車比賽的互動,證實孩子所言不假:常常最無聊的小事、在失去後最令人難忘!

猜猜這部開場就好看的動畫,如何收場?留下的剪貼、相片,無聲卻力道十足的給了我們一幕幕最震撼的ENDING---動畫皆如此,何況現實人生?!

 

海底總動員http://www.disney.com.tw/nemo/index.html

天外奇蹟Uphttp://www.bvi.com.tw/movies/UP/

台北市立美術館:http://www.tfam.museum/03_Exhibitions/Default.aspx?PKID=325

 

 

《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看皮克斯動畫的親子關係 免費講座

 

98.08.28 (五)1430-1630  台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2樓視聽室(免票)

 

主講者:黃文君--- SOFA動畫公司動畫導演  蘇蘭---國家電影資料館董事

 

2009.8.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