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影~閱讀畫家 欣賞畫作  [上]

            人間福報[家庭電影院] ~218~  2009.5.30. 蘇蘭

電影不但開拓我們的視野、美化我們的心靈、更能增進我們的世界觀---用電影學習欣賞各國藝術大師的作品,認識他們的為人、才情與生平事蹟,更進一步了解文化背景如何影響創作過程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我們月中曾經藉電影一睹音樂家舒曼、克拉拉和布拉姆斯的風采,接連兩周我們用四部電影來閱讀四位成名畫家、進而欣賞其不同風格的畫作,他(她)們是:

法國的素人畫家薩賀芬路易Séraphine Louis~電影《花落花開Séraphine

義大利畫家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Caravaggio~電影《一代畫家卡拉瓦喬 Caravaggio

美國當代傳奇畫家湯瑪斯金凱德Thomas Kinkade~電影《光的畫家---聖誕小屋The Christmas Cottage》

荷蘭畫家文生˙梵谷Gogh, Vincent (Willem) van ~電影梵谷傳Lust for Life

 

花落花開Séraphine

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第34屆「凱薩獎」提名九項、獲獎七項--影片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最佳攝影、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服裝、最佳道具的電影花落花開,紀錄法國素樸(也真的是「僕」)畫家薩賀芬路易坎坷後半生---虔誠信教、遇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大蕭條,兩次「人禍」擊垮了她的繪畫人生。

薩賀芬路易(1864194292日生於瓦茲河畔奧維爾(Arsy-sur-Oise),她的父親是名鐘錶匠,母親是牧羊女,她的童年在學校和牧場之中渡過。1882年起,薩賀芬便長居桑利斯Senlis),成為畫家之前都在幫傭做苦力。

1905年薩賀芬的「守護天使」告訴她要開始提筆作畫。她的純敬虔誠,讓這些「天使之聲」伴隨她的創作之路直至生命盡頭。薩賀芬的作品於1912年由德國藝評收藏家威廉伍德(Wilhelm Uhde)發掘。當時伍德搬到桑利斯,薩賀芬正好負責打掃他們的房子。在一次晚宴上,伍德偶然在鄰居的房子看見一幅蘋果靜物畫,卻意外發現,這幅令人驚艷的畫作竟出自於他們的清潔婦薩賀芬之手。於是伍德買下薩賀芬的全部畫作,並鼓勵她持續畫出更好的作品。

薩賀芬從未受過正統的繪畫訓練,生活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她唯一的靈感來源是教堂的彩繪玻璃。她的作品多以富生命力的奇幻葉花、羽毛、水果等重複的裝飾性圖案為主,偶爾瘋狂地點綴睫毛和著火的叢林,強烈大膽的配色反映了薩賀芬的心境和夢想。

薩賀芬的畫家生涯非常短暫。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伍德被迫離開法國,薩賀芬遂躲在自己的世界用創作渡過戰爭。1927年伍德回到法國,搬到香堤伊(Chantilly),當他參觀桑利斯之友藝術社在市政廳展出的畫展時,他再次發現薩賀芬的畫作,並下定決心支持她成為畫家。為了方便薩賀芬工作,伍德定期提供她畫具和財力上的支持,的賞識與資助之下,薩賀芬的畫作漸漸受人矚目。

1930年在薩賀芬首次參與素樸派畫展的3年後,由於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伍德的財務狀況岌岌可危,無法再購買她的畫作。薩賀芬最後陷入精神錯亂、被害妄想的幻覺世界,被安置在一間精神病院裡。即使她的作品展出、賣出,伍德都無法與她見面告訴她實情。雖然伍德向外宣稱薩賀芬在1934年的時候過世,但事實上她一直活到19421218,始終形單影孤。

1945年薩賀芬死後3年,在伍德的推動下,在巴黎的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薩賀芬終於有了她自己的第一場創作個展。她的畫作無師自通獨樹一格,是難得的庶民美學;她說:「那些畫,都是我想說的話

電影成功,除了因此片獲得影后的友蘭達夢露(Yolande Moreau)演技精湛,導演馬丁波渥斯(Martin Provost)也功不可沒,片中薩賀芬肥胖的身軀不眠不休作畫身影、抱著大樹說話、大自然中取材自製特殊色彩的顏料、以及花果樹鳥的鮮艷畫作都讓人對這個女畫家---過目難忘!

一代畫家卡拉瓦喬 Caravaggio                                                   

文藝復興後期,義大利最有影響力的畫家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Caravaggio 1573 – 1610)出生義大利北部、米蘭近郊的卡拉瓦喬小鎮。卡拉瓦喬一家替當地的望族斯福爾札(Sforzas)工作,他從6歲開始便愛慕家族裡的大小姐,並承諾永生的愛,因此獲得家族的庇蔭。12歲時,父親和祖父在戰亂中身亡,母親把他送到德特札諾書房(Simone de Terzano)逃難習畫,他即展露繪畫長才,當時對靜物畫,尤其是水果、花卉非常擅長,描繪精細。這段期間,斯福爾札家族一直都默默資助卡拉瓦喬《水果籃》是卡拉瓦喬早期的代表作,據史料考證,這是美術史上的第一幅静物畫。明晰而結實的輪廓,單純質樸的光線,鮮明而實在的蘋果、葡萄、檸檬、無花果、竹籃、乾枯的葉子,以及蘋果上蟲子啃食過的痕跡,都明示了卡拉瓦喬追求理想率真的繪畫精神。                                             

1592年母親過世後,卡拉瓦喬隻身來到嚮往已久的羅馬,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大師等留下來的畫作最能引起他的興趣。傾向自然主義的他,喜歡以模特兒真人入畫,即使是戰亂的死屍也觀察入微。後來得到德蒙特紅衣主教的提攜,委以羅馬法蘭契斯哥教堂畫壁畫的重責大任,完成了聖馬太的《蒙召》及《殉教》兩幅3 公尺高的大壁畫,有平民色彩,盛極一時,是流傳至今的中期代表作。                                                                 

在羅馬繪畫的歲月裡,他邂逅了兩名煙花女子菲麗黛與蓮娜,作為他畫中模特兒的首要人選。卡拉瓦喬性格暴躁、狂放不羈,在街頭與同為畫家的巴約尼(Giovanni Baglione)爭吵誤傷了地區霸主拉努丘,被判死刑,迫使他離開羅馬,遷移那不勒斯,後又逃到馬爾他島;他一生顛沛流離,坐牢、逃跑、作畫、判刑,生命中的最後一次逃離最為艱辛,染上嚴重的瘧疾,為取得教宗的赦免,他不但極力爭取騎士團勳章,並抱病作畫未曾休止,年僅37歲即告別人生。     1606年至1610年《洗禮者的斬首》是他晚期的創作,臨死前的絕筆之作是《基督的誕生》和《笞刑》;在他畫作中,暗影始終代表統治者霸佔的地位,一切事物和故事都影射沈浸在黑暗之中或於黑暗中進行,勾勒只有一道明亮的側光,強烈對比的色調質感,有效地把人物形象從黑暗中分開出來,充滿戲劇張力,強勁的震撼人心。                                           

卡拉瓦喬與以往任何一位義大利畫家都不同,長期身處社會下層並親眼目睹戰亂和死亡,使他的畫作不同於傳統文藝復興上流社會的優雅、高尚與節制。他反應了當時社會的真實景況,開創出明暗強烈對比的色調,不僅對十七世紀的義大利,甚至對整個歐洲都具有深遠強烈的影響。                                                                                                         

同期的義大利畫家與作家喬凡尼•巴約尼(Giovanni Baglione 1566-1643),與卡拉瓦喬之間糾葛不斷,他藉寫文章批評、誹謗卡拉瓦喬的諸多不是,並質疑卡拉瓦喬的同性戀、以妓女作畫褻瀆教會神聖、繪畫抄襲與無知,更為他作傳報復,諷刺的是巴約尼畫作如《聖巴斯提安的天使治療者》、《朱蒂絲與頭顱》,凡是他的傳世佳作,都有卡拉瓦喬                               在電影《一代畫家•卡拉瓦喬》中飾演畫家卡拉瓦喬的義大利男星亞力希歐波尼(Alessio Boni)深受影迷喜愛,因《神秘旅行》、《燦爛時光》等歐洲文藝經典電影都是他擔綱。                

花落花開http://www.fuu.com.tw/blog/article.asp?ID=MOVIE&atid=29892 [佳映]           

一代畫家卡拉瓦喬http://cineplex.toyspa.net/0901/caravaggio.rar [聯影]                                   2009.4.15[2617]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