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照常升起

           人間福報[家庭電影院] ~140~  2007. 12.2    蘇蘭

    今年金馬獎就將在本週六揭曉頒獎了,入圍的三十五部作品中,《太陽照常升起》同時獲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三項提名。這是姜文潛伏七年之後的魔幻新作,改編自女作家葉彌的短篇小說《天鵝絨》。電影分成「瘋、戀、槍、夢」四個篇章,獨立成篇又互有串聯,影像瑰麗炫目。陳沖、黃秋生、房祖名等人的演出脫俗,姜文與女主角之ㄧ的周韻因片生情的愛情結晶、亦在片尾軋上一腳,讓電影最終回到生命的開端、故事的起點,如同大自然界太陽每日忠實升起的週而復始,是部需要多看幾遍才能了悟的詩,不同於一般散文式或直述故事的作品。今年威尼斯影展已與李安的《色˙戒》交手過一次,在金馬獎二度交會;兩片相同的是將原著的短篇小說「小題大作」、兩位導演都有用影像說故事的能力和才分;不同的是李安更懂得站在觀眾聽故事的立場敘述,姜文則是十足的「大導演主義」,訓練觀眾得站在導演的位置、才懂得片子拍攝的內涵。所以看完兩片的影評出現:「還是李安會說故事」,而姜文也在威尼斯對李安誠意推崇。

關於這部姜文導的第三部作品,我們聽聽導演自己怎麼說:

葉彌寫的《天鵝絨》小說比較短,另三個故事是原創的,四個在一起,正好是《太陽照常升起》。片名來自《聖經》:「一代人來,一代人又走,大地永存。」日頭升起又落回到它升起的地方,把故事內容全部概括。之前我講過兩個故事,一個是30歲講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個是35歲講的《鬼子來了》,這是我40歲的電影,顯然不是一個當産品每年輸出的事。我是導演、也是演員、更是觀衆。作爲觀衆,自然喜歡看好看的電影。什麽是好看的電影?就是讓我不能忘記的、激動人心的、最好對我深處有觸動的。一個導演應該很真誠地表達他的世界觀,而不是模仿什麽樣子;時髦的樣子、年輕的樣子,還是少年老成的樣子,我覺得都不如真實地站在自己所處的位置,年齡的位置也好、社會經驗的位置也好,向大家表達真實的感受。當我看到這樣的作品的時候,就會被深深地感動。而且不能低估觀衆,如果低估觀衆就會讓事情變得尷尬起來。

關於演員,我們試著與導演對話:

演員是愛看電影的人變成演電影的人,我相信可以感動迷戀房祖名,就能迷戀很多像他那個年紀的孩子(他在戲中是個愚孝擅跑的雲南山區孩子)。黃秋生演的那個角色意外地得到所有人愛的時候,他卻上吊了。通過這雙眼睛,我可以相信這個人物所做的一切,包括決定生,決定死,決定在愛面前採取一個他所願意採取的行動(在他彈著吉他唱著「美麗的羅梭河」歌聲中,多數的觀眾仍無法理解拿著母親留贈的衣帶、在大學門楣上吊、所爲何故?總不會是爲了那一個死時導演拍攝的絕美鏡頭?)。我覺得孔維扮演老唐之妻非常出色,像是隨時能蔫隨時能綻放的一朵花(這個角色就是有著「天鵝絨」般肚子、葉彌小說《天鵝絨》的關鍵,可是在20年前的「夢」和20年後的「槍」中,所有的人都有歲月的變化:房祖名從鐵軌上的遺腹子嬰兒長成大人,姜文飾演的老唐、黃秋生飾演的小梁和周韻飾演的媽媽都從年輕到華髮叢生,只有孔維演的唐太太完全沒變,是20年前就太老氣、還是20年後要能吸引房祖名不能上老妝?)。陳沖演的是一個上海女校醫(她只有「戀」的一段戲,很出色,可是刪去此角故事完全不受影響);北京有個崔健大哥,在我碰見生活艱難關口的時候,只能找他,他的樣子和聲音讓你不可質疑(導演將真實生活引入戲中,並自扮老唐,不斷開槍狩獵的部分易引起保育動物人士反彈)。

「大夥能聚在一起拍一個東西,像是一個節日,導演是一個請客的主人。製作雖艱辛,其實是樂在其中的,因為每一部電影都是創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完成的本身,就是一次收拾和表達。…而影像的氣息是難以言表的。」導演要說的,都已經真實的留在那些膠捲上了…以作品、等著觀眾欣賞時的交流!

官方網站:http://sun.sohu.com/       2007.11.12.   [共15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