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電影 十大經典

 

【民生報/文/朱錦華】

2006.11.05 04:23 am

 

「搶救雷恩大兵」新穎的電影語言,改寫了戰爭電影史。
UIP/
提供

克林伊斯威特的「硫磺島的英雄們」反應熱烈,再度引起大眾想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興趣。「美聯社」影評人大衛傑曼發表「二戰電影十大經典」片單,涵蓋戰場、戰俘營、大後方和戰士歸鄉等各國層面,很有參考價值。不分排名,名單如下:

搶救雷恩大兵 Saving Private Ryan,1998

史蒂芬史匹柏開創戰爭電影新言的里程碑。以「手扒機」攝影、近乎黑白片、半紀錄片的手法,把碧血橫飛的戰爭場面拍得驚心動魄,有前所未見的史詩手筆。開始時的諾曼第登陸和片尾的廢墟對決,並稱不朽的經典場面。

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57

探討「戰爭使人瘋狂」最入木三分的電影代表作。以英軍俘虜被日軍逼迫在泰國桂河造橋為故事背景;剪輯師出身的導演大衛連處理片尾時炸橋、護橋那一段,高潮迭起,會讓人緊張到咬手指!堪稱戰爭動作片的最佳典範。

巴頓將軍 Patton,1970

迄今為止最棒的軍人傳記電影。在編劇柯波拉筆下,巴頓是個生不逢時的悲劇人物:一名古代迦太基戰士變成現代戰場上的唐吉訶德。巴頓退場時在巨大風車下的落寞身影,令人歷久難忘。

黃金時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1946

威廉惠勒囊括七項奧斯卡的扛鼎之作,描述戰爭復員的大河詩篇。本片敘述一批回到家鄉小鎮的復員軍人,在人事全非(有人已經殘廢)情況下,必須重新適應「死老百姓」生活時所遭遇的苦樂、挫折與傷感。筆觸之細膩,語言之精準,後來的「越戰獵鹿人」、「返鄉」難出其右。

從海底出擊 Das Boot,1981

德國導演沃夫岡彼得森一部苦心孤詣的「德國潛艇興衰史」。戰鬥氣氛之緊繃,幽閉空間之壓迫,都讓人喘不過氣來。「古來征戰幾人回」的道理,本片更有最深刻、最令人動容的闡述。

最長的一日 The Longest Day,1962

改編自考里留斯雷恩的戰史經典,布局宏大,巨星如雲,亨利方達、約翰韋恩、李察波頓、勞勃米契……也是了解諾曼第登陸戰役最完整、最詳實的電影。二戰迷不能不看。

凱恩艦事變 The Caine Mutiny,1954

改編自戰爭小說大師赫曼沃克的普立茲獎得獎作品,透過二戰時一艘獵雷艦上的叛變事件,探討軍中「信任與忠誠」這兩個性命交關的問題。本片是戰爭法庭戲的代表作,也是亨佛萊鮑嘉晚年最精采的演出之一。

鐵血軍營 The Big Red One,1980

導演山姆富勒晚年傑作,以美國陸軍第一步兵師南征北戰為架構,刻畫戰火下的人性光輝;強悍中透著傷感。李馬文飾演從「一戰」打到「二戰」的老士官長,是他生涯從影以來的巔峰演出。

希望與榮耀 Hope and Glory,1987

約翰鮑曼的半自傳性電影。以一名九歲男孩的眼光來看二戰時期英國大後方的浮世風景,飲食男女。「記得當時年紀小」的童真無知(例如飛機來襲,學童們反而為放假歡呼),引人發噱。全片散發著令人著迷的甜蜜懷舊情調,是鮑曼導演生涯中一次神來之筆。

戰地軍魂 Stalag 17,1953

喜劇泰斗比利懷德導演,對後來戰俘營電影如「第三集中營」、「哈特戰爭」等都產生巨大影響。威廉荷頓飾演一名在戰俘營裡大做黑市買賣的「胡鬧教主」;這個戰爭電影裡罕見的「反英雄」(an-ti-hero)角色,為他贏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2006/11/05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