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
人間福報[家庭電影院] ~52 ~ 2006. 3. 16. 蘇蘭
最近有許多國際間的大事,讓看電影成了必修的功課,因為電影的[寓言]變成了[預言]。
第一個例子,是好萊塢商業大片、充滿個人英雄主義的[防火牆]:
2月23日新聞公佈英國中央銀行發生重大搶案!一群搶匪持槍威脅鈔票倉庫經理,搶走將近至少2500萬英鎊,大約台幣14億,是歐洲有史以來發生過最大的搶案之一。歹徒分頭綁架安全經理和家人,當成威脅條件,逼迫安全經理就範…整起犯罪事件就像電影防火牆一樣。
第二個例子,是上週刊登的[盜走達文西]:
2月24日巴西里約熱內盧查卡拉多休(ChacaradoCeu)美術館,遭持槍暴徒闖入,搶走館內最有價值的畫作,包括畢卡索的「舞蹈」和他所寫的書「鬥牛」、莫內的「海景」、馬蒂斯的「盧森堡花園」以及達利的「兩個陽台」。
第三個例子,是法國談種族衝突問題的[隱藏攝影機]:
2005年10月27日在巴黎近郊比較貧窮的移民聚居區爆發的動亂,擴散到其他地區,諸如第戎、馬賽、諾曼地和巴黎市內,這是法國十多年來最嚴重的暴動,成群的青少年再度對警察投擲石塊,並縱火焚燒車輛。這令人擔心,種族和社會分歧正使日益嚴重的暴亂情勢火上加油。
有意思的是,三事件發生同時,電影都正好在國內上映。如果電影創作者的關懷民情、反映社會現況,真有[預言]效果,那我們不但從電影能鑑古知今,還能預測未來!?
伊斯蘭教徒與西方世界的衝突,從[王者天下]播映的千年前十字軍東征時代,直至近日911或丹麥漫畫事件,始終悶燒著。期間的「慕尼黑事件」,是1972年的德國慕尼黑奧運,11名以色列的選手與教練,遭到巴勒斯坦激進份子殺害。電影「慕尼黑」是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最新作品,敘述事件之後,以色列政府決定展開報復,查出相關主使者。以色列政府選出五個不同背景的人組成暗殺小組,開始了一連串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行動,男主角艾瑞克巴納在執行相關任務後,對於一個個生命____無論敵人或是戰友_____因堅信「正義」而在眼前永遠消逝,有了不同的領悟。
本片入圍了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等多個大獎,寫實的手法,描述那一段悲慘的歷史,非常血腥,因是事實,分外駭人!對照時下的中東情勢,在討伐極端主義邪惡暴力的同時,猶太人的報復行為也應自省,這需要相當的勇氣,史蒂芬史匹柏做到了,雖保守猶太團體不停抗議,但他不退縮。因此作,我敬愛史導演。
為戰爭付出殘酷代價,無論亡者或倖存的後遺症,無人能逃脫。從中能學得的或預知的,能不能讓我們免於爭戰的人禍悲劇?
還值得一提的是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的新作,充滿了以色列音樂特有的悲情,與[藝伎回憶錄]兩部影片同時被2006奧斯卡提名,讓全片的省思目標有了更強烈的動機與延展的空間。 [請刊登時留意3月6日奧斯卡得獎消息]
取圖: 英文官方網站:http://www.munichmovie.com/
中文官方網站:http://www.uip.com.tw/munich/
小蘭 2006.2.28.[105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