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安的眼睛看 ~孩子~

               人間福報[蘇蘭老師讀電影] ~39~  2005.12.9

    一部電影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法案,這部電影的成就,可不只是娛樂大眾了!

 

    今年坎城影展史無前例的在6年之內,二度將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頒給了來自比利時的達頓兄弟1999年他們以[美麗蘿賽塔]贏得此獎,並使比利時政府訂定了[蘿賽塔計畫],規定青少年工作基本保障權與工資;今年他們再以關懷社會問題青少年角度拍攝的[孩子]獲獎。以手提攝影機拍紀錄片的方式,寫實而質樸誠懇的說這一個當下發生的故事~~~不追溯過往、也不預測未來。

 

    國際大導演李安怎麼看這部片子呢?他在1113日專程返國參加今年金馬獎頒獎的同時,抽空看了今天上映的[孩子]試片後表示:[孩子]沒有說教的企圖,他只是忠實的呈現真實社會某一角落正在發生的故事。會讓人忍不住掉淚,是因人共通的[良心]善源,有良心才會痛苦,良心並不會帶給你快樂。

 

    一般電影中最討好觀眾的音樂、美術設計、服裝和攝影,這部電影完全不講究這些包裝,連男主角滿臉未處理的青春痘,都讓它真實的出現。全片幾乎沒有配樂、更別說是華服和精緻的取景攝影了。我們看見的男主角除了最後的囚衣,只有一件髒兮兮的作案紅 外套和一件自認很帥的皮夾克。所以,拍本片不是討好觀眾的商業取向十分明顯。片型明確的告訴了觀眾、導演的遊戲規則,免得觀眾看得一路散落!

 

    李安導演十分佩服兄弟倆可以合導一部電影,身為導演的他幾乎無法相信兩個個體的默契可以好到[合作導演完成一部作品]。對於這片與國內大導們的作品相較有何異同?李安認為:相同的都是感動人的佳作,不同的是[孩子]很直接,而侯孝賢蔡明亮等人的作品比較有[想頭],鏡頭之外還有很多導演自己較私人的想法和表達。

 

    若要進一步從看電影學電影,李安李崗兄弟異口同聲的說:[加強文字表達最重要!]因為劇本是電影的靈魂,有內容、具內涵的作品才會吸引人。最後李安鼓勵學子們多看電影,尤其是多接觸[言之有物]的題材,觀片時發現,觀片後討論,學習在觀片中發生。技術性的非從業人員不用教,但要學會用好電影豐富生活、滋養生命。

 

    電影,也是可以背負時代使命的藝術 。達頓兄弟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

 

                                           小蘭姊姊 2005.11.14.[843]  

 

              【孩子】中文官方網站 http://www.zeusfilm.com/thechild

               【孩子】電影 129晚場起 信義華納 真善美 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