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影評1】光倢 所有的宣傳都押在所謂的「禁忌話題」上,但是走進了電影院,結結實實的電影看完,會發現最終的主題就是「愛情」,所謂的性愛、扮裝、裸露、戀童,那真的不是重點,只是樂曲進行中的裝飾音,沒有也不算錯,有了會讓樂曲更順暢好聽。 因為愛,安利奎決定會見天使,所以才得到了一個故事;因為愛,所以伊納修出賣了靈肉,但安利奎卻一直都是他所作所為要接近的對象;因為愛,所以約翰必須策劃殺人,否則母親及自己的未來將沒有希望可言;因為愛,所以馬諾羅神父侵犯了伊納修、將安利奎趕出學校;因為愛,所以葛倫格先生即使付出了大筆金錢仍要繼續接近伊納修,並且幫約翰殺人。 愛是純粹的,但是摻雜了利害關係的愛情則是災難的開始。伊納修認為安利奎讓他做了不對的事,兩人深夜在廁所密談,因此被逮;馬諾羅神父為佔有伊納修而撒謊,埋下了伊納修報復勒索的種子;安利奎見到昔日的初戀情人很高興,但是在情人過於熱衷自我推薦時,產生疑心而去調查一切;約翰並不討厭哥哥,但是在他拿走所有的錢,甚至連姑媽的退休金都一毛不留之後,終於決定痛下殺手;葛倫格先生在愛人不成之後,終於由愛轉恨,前來電影拍片現場揭穿天使的真實身分,甚至往後還不斷勒索。 愛非得要這樣痛苦萬分、骯骯髒髒的嗎?當然不是,但是這樣的愛情糾葛難道不存在現實生活中嗎? 到了最後,關於愛有了兩個結論,第一個是「母親的愛是包容寬恕」,第二個是「最初的甜美,到最後都禁不起時間潛移的考驗」。 愛還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但是馬諾羅神父以及葛倫格先生太自私,伊納修太幼稚,約翰太短視,所以他們都選擇了糟糕的方式;只有安利奎坦然接受自己、坦然面對感情、即使在長大以後耍心機也依然耍得很坦然,所以到最後他的結局顯然是幾個人之中最好的。 看此片的時候,連我在內,那一場只有四個觀眾,其中有一對情侶是男朋友想看,拉了女朋友一起來看。 雖然是限制級,但真的沒有很限制,怕看到第三點覺得尷尬的人真的不必擔心,完全沒看到,性愛場面也只有短短幾秒鐘,一閃即逝。簡單的說,宣傳得很火辣,看了電影反而覺得拍得挺含蓄。 重點是,當「激情」這層走出電影院就會忘掉的糖衣溶化掉之後,留在我們嘴裡和心裡的,是所有影中人心頭的苦澀。(889字)
|
【影評2】藍祖蔚
《壞教慾》裡的變裝角色就是查哈拉,至少有五個層次: 變裝的表面都是扭曲改變了真實,但是卻可能發現更多潛藏和變形的真實。《壞教慾》講的是是一部兩段時空的三角戀情,在童年時期的是嗓音如天使的小男生伊納修愛上了他的同窗好友安利奎,但是有戀童癖的馬諾羅神父卻認定安利奎是情敵,想辦法把安利奎逐出校園;成年後,三個人的身份都起了變化,糾纏互動的情況更加複雜,三個男人的同志情愛,卻又因為伊納修的真實身份逐漸曝光,而讓彼此之間的愛恨情仇陷進一個無助也無解的流沙。 變裝不只是《壞教慾》譁眾取寵的一個小小的技巧趣味,更不是把墨西哥當紅小生蓋爾.賈西亞.貝納的變男變女,甚至偶而露一下體毛的畫面場景做為行銷噱頭,變裝其實就是《壞教慾》極其關鍵的生命真相的論述。 阿莫多瓦用抽絲剝繭的方式探索了記憶的真實、想像與編織;用「戲中戲」的手法,碰觸了虛構的劇本、幻想的情節和真實人生的對話關係。伊納修首度亮相時,電影故事就已經在質疑愛情的虛幻和脆弱,安利奎童年愛過伊納修,十多年沒見,再見面就已經無從確知他是不是真的伊納修,「變裝」的趣味早在開場戲就已經滲透進電影底片中,進而再從「男女/男男」的欲望冒險中,探索著身心交歡時的真實與幻想本質。 阿莫多瓦到底要講什麼?觀眾從安利奎攤開劇本進入記憶和劇本的雙重世界中之後就開始跌進混亂的迷宮中,可是層層轉進,底牌出盡之後,混亂的煙塵都平靜了下來,你看到是一個遙遠而又陌生的靈魂,在生命的黑暗角落,輕聲發出的青春歎息。 |
【更多影評】 壞教慾電影原聲帶已開賣.買了.過兩天會拿到.看說明.這是一片很有深度的音樂. 臨時起意, 早上忙裡偷閒去看了"壞教慾", 果然驚人, 阿的片子充滿出人意表的驚奇, 好一陣子沒有看見有創意的導演了. 現在把故事說得平順的導演很多, 把故事鋪陳地複雜的導演也不少(後現代拼貼嘛!), 但是把複雜的故事說得平順而不膩的導演太少了(多的是小事化大, 由簡化繁的導演). 這個片子可以算是其中翹楚. 志銘 2005.7.10. 阿莫多瓦的鬼才絕非浪得虛名.片子從打字幕開始便顯得才華洋溢.利用電影這個媒材表達他想表達的.就像余光中寫詩.龍應台對文字的掌握一樣.渾然天成.這就叫~天份~ 小蘭 2005.7.10.
|
【原聲帶】
●國際大導阿莫多瓦與艾貝多•伊格雷西亞斯繼《悄悄告訴她》之後,又一令人無法抵抗的精采合作 《壞教慾》是作曲家艾貝多.伊格雷西亞斯(Alberto Iglesias)與國際大導演阿莫多瓦第五次的合作,音樂細膩地貼合阿莫多瓦電影中的秘密與傷痕;其中特別精采的是第五軌中改編羅西尼《小莊嚴彌撒》裡的〈垂憐經〉。他的音樂書寫賦予每個音符必要的清晰與敏感,就像那種真正獻身於藝術的音樂家,首要展現就是創作意圖。他顯現的意圖並非為招引歌誦,而要撼動人心,因為這扣人心弦的清澈音樂,使得影片更顯耀眼。開場音樂渲染力強悍,像是英國漢默公司恐怖片的調調,加上伯訥.赫曼(Bernard Herrmann)《驚魂記》的配樂;樂曲中樂器的展現也是一大特點,例如第十九首〈電影終曲〉(Puerta Final )中的拉丁吉他和鋼琴鳴和,〈來自遠方的信〉(Carta Del Mas Alla)的小提琴獨奏加上優美和聲。讓人驚艷的還有莎拉蒙蒂耶(Sara Montiel)以極其媚惑之嗓音緩緩唱出納京高雋永名曲〈或許、或許、或許〉(Quizas, Quizas, Quizas),王家衛在《花樣年華》中也選用了這首曲子;《第凡內早餐》中的〈月河〉 (Moon River)以及〈園丁〉( Jardinero)改編自〈歸來吧,蘇蘭多〉在這裡則轉換成小男孩天籟般的純淨之聲,當這些聽眾熟悉且非常喜愛的旋律以西班牙文唱出時,更有一番有別於以往的韻味了!另外收錄在第七首由Little Tony演唱的動感單曲〈瘋狂的心〉(Cuore Matto)傳達出活力卻又淡淡的感傷情境。
|